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临床研究 | 第10-19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一)病例来源 | 第10页 |
(二)诊断标准 | 第10-11页 |
(三)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1页 |
(四)剔除及脱落标准 | 第11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1-13页 |
(一)分组方法 | 第11页 |
(二)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三)观察指标 | 第12页 |
(四)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13页 |
(五)统计学方法 | 第13页 |
三、一般资料 | 第13-16页 |
(一)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 第13页 |
(二)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 | 第13-14页 |
(三)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 第14页 |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单项症状体征比较 | 第14页 |
(五)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第14-15页 |
(六)两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 | 第15页 |
(七)两组患者治疗前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 | 第15-16页 |
四、结果 | 第16-18页 |
(一)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单项症状体征比较 | 第16页 |
(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第16-17页 |
(三)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功能水平比较 | 第17页 |
(四)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比较 | 第17-18页 |
(五)两组患者临床综合疗效比较 | 第18页 |
五、安全性评价 | 第18-19页 |
讨论 | 第19-28页 |
一、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9页 |
二、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9-20页 |
三、脾肾阳虚与桥本甲状腺炎甲减期的相关性 | 第20-21页 |
四、和阳消瘿汤方药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 第21-26页 |
(一)和阳消瘿汤方药分析 | 第21-22页 |
(二)和阳消瘿汤单味中药及其现代药理研究 | 第22-26页 |
五、临床疗效分析 | 第26-28页 |
(一)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总积分分析 | 第26页 |
(二)改善甲状腺功能(FT3、FT4、TSH)的作用 | 第26-27页 |
(三)改善甲状腺自身抗体(TPOAb、TGAb)的作用 | 第27-28页 |
结语 | 第28-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综述 | 第32-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附录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详细摘要 | 第41-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