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孔管发生气泡浮选柱处理含油水体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前言 | 第10-12页 |
| ·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10-11页 |
| ·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1-12页 |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2-23页 |
| ·含油废水中油水存在形式 | 第12页 |
| ·浮选方法及浮选装置 | 第12-17页 |
| ·浮选方法及其分类 | 第12-14页 |
| ·浮选装置 | 第14-17页 |
| ·浮选药剂 | 第17-19页 |
| ·浮选药剂作用原理 | 第17页 |
| ·浮选药剂的分类 | 第17-18页 |
| ·浮选剂的性能评价 | 第18-19页 |
| ·浮选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 ·气泡大小和气含率 | 第19页 |
| ·溶气压力 | 第19页 |
| ·处理量 | 第19-20页 |
| ·泡沫层厚度 | 第20页 |
| ·浮选剂投加量 | 第20-21页 |
| ·pH | 第21页 |
| ·油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21-23页 |
| ·重量法 | 第21页 |
| ·红外分光光度法 | 第21页 |
| ·紫外分光光度法 | 第21-23页 |
| 第3章 实验方案 | 第23-29页 |
| ·实验原料及药品 | 第23页 |
| ·实验装置及流程 | 第23-27页 |
| ·主要实验设备 | 第23-26页 |
| ·实验装置流程 | 第26-27页 |
| ·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 ·红外测油仪 | 第27-28页 |
| ·重量法 | 第28页 |
| ·数据记录与处理 | 第28-29页 |
| 第4章 原料液制备及操作条件优化 | 第29-48页 |
| ·乳化液制备 | 第29-31页 |
| ·超声波乳化法 | 第29页 |
| ·乳化剂 | 第29-31页 |
| ·乳化实验 | 第31页 |
| ·浮选剂评价 | 第31-32页 |
| ·气泡大小及气含率测定 | 第32-37页 |
| ·气泡大小 | 第32-36页 |
| ·气含率测定 | 第36-37页 |
| ·浮选单因素分析 | 第37-46页 |
| ·微孔管孔径 | 第38-39页 |
| ·不同原料油 | 第39-40页 |
| ·进料位置 | 第40-42页 |
| ·进液流量 | 第42-44页 |
| ·空气流量 | 第44-46页 |
| ·小结 | 第46-48页 |
| 第5章 浮选剂对浮选效果的影响 | 第48-58页 |
| ·合成浮选剂 | 第48-53页 |
| ·浮选剂制备方法 | 第48-49页 |
| ·主要实验药品 | 第49-51页 |
| ·装置和流程 | 第51-52页 |
| ·AM-DMDAAC-MMA浮选剂实验 | 第52-53页 |
| ·浮选剂投加量 | 第53-56页 |
| ·PDA浮选剂 | 第53-55页 |
| ·PDA和SDS复配浮选剂 | 第55-56页 |
| ·小结 | 第56-58页 |
| ·浮选剂的影响作用 | 第56页 |
| ·回收油 | 第56-58页 |
| 第6章 浮选柱内气液流动CFD模拟 | 第58-65页 |
| ·FLUENT简介 | 第58页 |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第58-61页 |
| ·研究对象及建立模型网格 | 第58-59页 |
| ·模型方程 | 第59-6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4页 |
| ·气体流速分布 | 第61-62页 |
| ·气含率分布 | 第62-64页 |
| ·气泡尺寸 | 第64页 |
| ·小结 | 第64-65页 |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 ·主要结论 | 第65-66页 |
|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