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4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7页 |
| ·破乳发展历程 | 第7-8页 |
| ·破乳机理 | 第8-9页 |
| ·破乳剂发展现状 | 第9页 |
| ·树枝状大分子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 第9-11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 第11-13页 |
| ·膜材料 | 第12页 |
| ·光电活性 | 第12页 |
| ·甲醛捕获剂 | 第12页 |
| ·生物医药 | 第12-13页 |
| ·表面活性—破乳 | 第13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 第2章 聚酰胺-胺(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 第14-41页 |
| ·树状状大分子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 ·发散法 | 第14页 |
| ·收敛法 | 第14-15页 |
| ·发散收敛共用法 | 第15页 |
| ·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 ·实验药品 | 第15页 |
| ·实验仪器 | 第15-16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 | 第16-24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路线 | 第16-17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步骤 | 第17-18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18-24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表征 | 第24-33页 |
| ·PAMAM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24-29页 |
| ·PAMAM的~1H NMR表征 | 第29-32页 |
| ·PAMAM的元素分析 | 第32-33页 |
| ·PAMAM树枝状大分子的性质研究 | 第33-40页 |
| ·PAMAM的粘度测定 | 第33-35页 |
| ·PAMAM的溶解性能测定 | 第35-36页 |
| ·PAMAM的电导率测定 | 第36-38页 |
| ·PAMAM大分子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 | 第38-40页 |
| ·小结 | 第40-41页 |
| 第3章 季铵化改性聚酰胺-胺的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 第41-49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1-42页 |
| ·实验药品 | 第41页 |
| ·实验仪器 | 第41-42页 |
| ·季铵化改性聚酰胺-胺的合成 | 第42-44页 |
| ·改性聚酰胺-胺(M-PAMAM)的合成路线 | 第42-43页 |
| ·改性聚酰胺-胺(M-PAMAM)的合成步骤 | 第43页 |
| ·改性聚酰胺-胺(M-PAMAM)的合成条件优化 | 第43-44页 |
| ·改性PAMAM的红外光谱表征 | 第44-46页 |
| ·改性PAMAM的性质研究 | 第46-48页 |
| ·改性PAMAM的电导率测定 | 第46-47页 |
| ·改性PAMAM水溶液的表面张力测定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4章 聚酰胺-胺大分子及其改性产物的破乳效果评价 | 第49-62页 |
| ·实验药品和仪器 | 第49页 |
| ·模拟O/W型原油乳状液的制备 | 第49页 |
| ·破乳剂的评价方法 | 第49-50页 |
| ·产物破乳效果研究 | 第50-53页 |
| ·合成产品的破乳效果 | 第50-51页 |
| ·不同支化代数大分子的破乳效果 | 第51-53页 |
| ·破乳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53-57页 |
| ·时间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温度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加量对破乳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破乳剂效果对比研究 | 第57-59页 |
| ·破乳时间对比研究 | 第57页 |
| ·破乳剂加量对比研究 | 第57-59页 |
| ·破乳剂的复配优化 | 第59-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