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海洋学论文--海洋工程论文--水下管道论文

基于侧扫声纳系统的海底管道检测技术研究

致谢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目次第8-11页
图清单第11-13页
表清单第13-14页
1 绪论第14-21页
   ·选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4-15页
   ·海底管道检测及相关技术研究现状第15-18页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管道检测第15-16页
     ·基于管道机器人的管道检测第16页
     ·基于侧扫声纳系统的海底管道状态检测第16-17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识别分类第17-18页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1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19页
     ·论文结构第19-20页
     ·论文的技术路线第20-21页
2 侧扫声纳成图原理及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第21-32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声学基础第21-23页
     ·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特性第21-22页
     ·海水中声速测量第22-23页
     ·侧扫声纳换能器第23页
   ·侧扫声纳数据采集原理第23-25页
     ·侧扫声纳成像原理第23-25页
     ·侧扫声纳声图结构第25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的特点第25-26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第26-31页
     ·改进型的 Canny 算子侧扫声纳图像边缘检测第27-31页
     ·灰度图像梯度计算第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数据采集系统第32-46页
   ·引言第32页
   ·实验数据采集流程第32-33页
   ·实验数据采集区域及采集路线第33-34页
   ·实验设备简介第34-35页
   ·实验数据采集第35-43页
     ·侧扫声纳参数设置和测线布设第35页
     ·导航定位设置第35-38页
     ·侧扫声纳数据记录第38-39页
     ·图像判读方法第39-43页
   ·实验数据结果初步分析第43-45页
     ·管线裸露分析第43-44页
     ·管线埋深分析第44-45页
   ·本章小节第45-46页
4 实验数据解析与可视化系统实现第46-58页
   ·背景分析及设计原则第46-47页
   ·系统总体框架第47-49页
     ·系统开发环境及开发环境配置第47-48页
     ·系统结构第48-49页
   ·数据解析与读取第49-53页
     ·侧扫声纳数据结构第49-51页
     ·数据读取第51-53页
   ·数据转换第53页
     ·采样精度与灰度值的转换第53页
     ·双通道显示与多通道显示的转换第53页
   ·数据显示第53-54页
     ·多线程读取数据第53-54页
     ·采样数据滚动显示第54页
   ·系统运行实例第54-57页
     ·侧扫声纳数据多通道显示第54-56页
     ·侧扫声纳数据不同灰度显示第56页
     ·侧扫声纳数据斜距显示第56-57页
     ·侧扫声纳数据基本信息显示第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5 海底管道状态检测与识别第58-73页
   ·引言第58页
   ·基于 BP 神经网络的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状态识别第58-64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特征提取第58-59页
     ·BP 神经网络模型设计第59-62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分类识别模型第62-63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3-64页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稀疏表示海底管道状态识别第64-72页
     ·基于灰度梯度共生矩阵的管道图像特征点提取第64-67页
     ·稀疏表示理论第67-68页
     ·海底管道侧扫声纳图像的稀疏表示第68页
     ·基于灰度-梯度的实验模型第68-70页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70-72页
   ·两种实验对比分析第72页
   ·本章小结第72-73页
6 总结与展望第73-75页
   ·研究工作总结第73-74页
   ·工作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作者简介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较高雷诺数下串列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
下一篇:基于PGC解调的光纤传感器天然气管道泄漏检测装置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