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前言 | 第9-11页 |
| 第1章 综述 | 第11-25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 ·核糖核酸酶的研究历史 | 第12-14页 |
| ·几种常见的具有多种功能的核糖核酸酶 | 第14-20页 |
| ·Angiogenin(ANG) | 第14-15页 |
| ·BS RNase | 第15-16页 |
| ·RC-RNase | 第16-17页 |
| ·Onconase | 第17-20页 |
| ·ONC的抗肿瘤机制 | 第20-24页 |
| ·ONC与细胞的内吞作用 | 第20-21页 |
| ·ONC对RNA的作用 | 第21-23页 |
| ·ONC与RI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 ·ONC的发展前设 | 第24-25页 |
| 第2章 实验材料、试剂和实验方法 | 第25-3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5-29页 |
| ·实验菌株和质粒 | 第25页 |
|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试剂 | 第25页 |
| ·主要试剂及试剂盒 | 第25页 |
| ·主要仪器 | 第25页 |
| ·主要培养基,培养液(表2.1) | 第25-26页 |
| ·主要STOCK溶液(表2.2) | 第26-28页 |
| ·主要缓冲液和试剂 | 第28-29页 |
|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 ·感受态制备 | 第29页 |
| ·感受态转化及保藏菌种 | 第29页 |
| ·抽提质粒(碱裂解法) | 第29-30页 |
| ·Western Blot | 第30页 |
|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0页 |
| ·核酸酶活力测定 | 第30-31页 |
| ·MTT法检测蛋白对肿瘤细胞的毒性 | 第31页 |
| ·Onconase蛋白表达 | 第31-32页 |
| ·菌体破碎与包涵体洗涤 | 第32页 |
| ·包涵体蛋白的溶解和复性 | 第32页 |
| ·Onconase蛋白纯化 | 第32-34页 |
| ·Onconase蛋白活性检测 | 第34页 |
| ·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活性检测 | 第34页 |
| ·Onconase与斑蝥酸钠的联合作用 | 第34-35页 |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35-54页 |
| ·ONC的表达与纯化 | 第35-43页 |
| ·大肠杆菌生长曲线的确定 | 第35页 |
| ·诱导蛋白的表达时间的确定 | 第35-36页 |
| ·ONC的表达体系的选择 | 第36-38页 |
| ·ONC的表达及包涵体的获得 | 第38页 |
| ·ONC的变性与复性 | 第38-39页 |
| ·ONC的分离纯化 | 第39-42页 |
| ·ONC纯度及序列分析 | 第42-43页 |
| ·ONC核糖核酸酶活性的检测 | 第43页 |
| ·ONC细胞毒性的测定 | 第43页 |
| ·ONC的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43-50页 |
| ·ONC与pep7,pep12 | 第43-47页 |
| ·定点突变体ONC(S72C) | 第47-50页 |
| ·O NC的另一个与小肽组成的融合蛋白ONC-NSCLC | 第50-52页 |
| ·ONC与其他药物联合作用 | 第52-54页 |
| 第4章 讨论 | 第54-60页 |
| ·ONC及其融合蛋白的表达 | 第54-59页 |
| ·表达载体 | 第54页 |
| ·融合蛋白的复性 | 第54-59页 |
| ·酶活性和细胞毒性 | 第59页 |
| ·ONC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用药 | 第59-60页 |
|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