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梅雨锋暴雨的中尺度可预报性研究
| 致谢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37页 |
| ·梅雨锋暴雨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 ·梅雨锋暴雨的总体特征和研究进展 | 第13-15页 |
| ·影响梅雨锋降水的多尺度天气系统 | 第15-17页 |
| ·梅雨锋的典型中尺度结构 | 第17-18页 |
| ·可预报性研究概述 | 第18-24页 |
| ·可预报性研究的概念与应用 | 第18-20页 |
| ·可预报性研究进展 | 第20-23页 |
| ·可预报性的理论研究 | 第20页 |
| ·中尺度可预报性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 ·可预报性的尺度特征 | 第22-23页 |
| ·可预报性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23-24页 |
| ·梅雨锋系统的可预报性研究 | 第24-26页 |
| ·本文主要工作介绍 | 第26-28页 |
| ·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 | 第26页 |
| ·不同尺度误差的空间传播特征 | 第26-27页 |
| ·理想梅雨锋降水的可预报性研究 | 第27-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28-37页 |
| 第2章 一次江淮梅雨锋暴雨的实际可预报性研究 | 第37-76页 |
| 摘要 | 第37-38页 |
| ·引言 | 第38-40页 |
| ·天气过程概述 | 第40-43页 |
| ·模式简介和试验设计 | 第43-45页 |
| ·实际可预报性特征 | 第45-56页 |
| ·控制试验(CNTL)的模拟结果 | 第45-46页 |
| ·扰动试验(TOGA)的模拟结果 | 第46-47页 |
| ·初始误差和边界误差影响的相对大小 | 第47-48页 |
| ·误差增长特征与实际中尺度可预报性 | 第48-52页 |
| ·降水误差特征 | 第52-56页 |
| ·大尺度实际初始误差对可预报性的影响 | 第56-65页 |
| ·误差的总体发展 | 第57-59页 |
| ·大尺度误差的降尺度过程 | 第59-63页 |
| ·不同尺度误差的增长特征 | 第63-65页 |
| ·初始误差振幅影响 | 第65-70页 |
| ·减小初始误差振幅对模拟的改善程度 | 第66-68页 |
| ·初始误差振幅对模拟误差分布的影响 | 第68-70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 第3章 不同尺度误差的空间传播特征 | 第76-107页 |
| 摘要 | 第76-77页 |
| ·引言 | 第77-79页 |
| ·数值试验设计及控制试验 | 第79-83页 |
| ·数值试验设计 | 第79-82页 |
| ·控制试验 | 第82-83页 |
| ·误差的总体传播过程 | 第83-87页 |
| ·不同尺度误差的传播特征 | 第87-100页 |
| ·小尺度误差的传播特征 | 第89-95页 |
| ·中尺度误差的传播特征 | 第95-100页 |
| ·湿对流对不同尺度误差传播的影响 | 第100-102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102-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7页 |
| 第4章 理想梅雨锋暴雨的可预报性研究 | 第107-132页 |
| 摘要 | 第107-108页 |
| ·引言 | 第108-110页 |
| ·模式简介和试验设计 | 第110-113页 |
| ·理想基本态 | 第111页 |
| ·初始涡旋扰动 | 第111-113页 |
| ·试验设计 | 第113页 |
| ·控制试验模拟结果 | 第113-117页 |
| ·可预报性分析 | 第117-125页 |
| ·低压系统和定量降水误差 | 第117-118页 |
| ·误差的水平分布特征 | 第118-120页 |
| ·误差能量的增长特征 | 第120-124页 |
| ·湿对流对误差增长的影响 | 第124-125页 |
| ·总结与讨论 | 第125-126页 |
| 附录 | 第126-12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8-132页 |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 ·全文总结 | 第132-134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134-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