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导论 | 第9-13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页 |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0-13页 |
| 1.3.1 研究的内容 | 第10页 |
| 1.3.2 研究的思路 | 第10-11页 |
| 1.3.3 研究的方法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理论综述及国内外研究应用现状 | 第13-22页 |
|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 2.2.1 大数据技术 | 第15-17页 |
| 2.2.2 互联网技术 | 第17-18页 |
| 2.2.3 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 第18-19页 |
| 2.3 国内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19-20页 |
| 2.4 国外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和应用现状 | 第20-22页 |
| 2.4.1 国外管理信息的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 2.4.2 国外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应用 | 第21-22页 |
| 第三章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第22-31页 |
| 3.1 ZJ公司简介 | 第22-24页 |
| 3.1.1 ZJ公司概况 | 第22页 |
| 3.1.2 ZJ公司组织架构 | 第22-24页 |
| 3.1.3 ZJ公司运行管理现状 | 第24页 |
| 3.2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现状 | 第24-29页 |
| 3.2.1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 | 第24-26页 |
| 3.2.2 ZJ公司现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模块及功能 | 第26-29页 |
| 3.3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优化的规划及设计 | 第31-43页 |
| 4.1 管理信息系统的融和与优化的总体规划 | 第31-33页 |
| 4.1.1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规划目标 | 第31页 |
| 4.1.2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规划方法 | 第31-32页 |
| 4.1.3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规划内容 | 第32-33页 |
| 4.2 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与优化的设计 | 第33-43页 |
| 4.2.1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设计原则 | 第33-34页 |
| 4.2.2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4-35页 |
| 4.2.3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逻辑结构设计 | 第35-37页 |
| 4.2.4 系统数据库设计 | 第37-39页 |
| 4.2.5 各子系统的集成与优化设计 | 第39-43页 |
| 第五章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与优化的实施 | 第43-53页 |
| 5.1 系统集成与优化实施的依据 | 第43-44页 |
| 5.1.1 基于组织和制度保障的依据 | 第43页 |
| 5.1.2 基于ZJ公司优化管理流程的依据 | 第43页 |
| 5.1.3 基于先进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依据 | 第43-44页 |
| 5.2 系统集成与优化实施的要点和过程 | 第44-50页 |
| 5.2.1 系统的架构及云计算技术的实施 | 第44-45页 |
| 5.2.2 产品数据的一体化和流程管理 | 第45-46页 |
| 5.2.3 产品数据管理与生产管理系统的集成与优化 | 第46-47页 |
| 5.2.4 优化生产管理系统以集成采购管理系统 | 第47-49页 |
| 5.2.5 建立企业综合管理平台实现所有系统之间的互访 | 第49-50页 |
| 5.3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测试和效果评价 | 第50-53页 |
| 5.3.1 整理资料、初始化基础数据 | 第50页 |
| 5.3.2 系统调试和测试 | 第50页 |
| 5.3.3 系统集成与优化的实施效果评价 | 第50-52页 |
| 5.3.4 建立规章制度、开展人员培训 | 第52-53页 |
| 第六章 系统的运行维护和保障措施 | 第53-57页 |
| 6.1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 | 第53-55页 |
| 6.1.1 硬件系统的维护 | 第53页 |
| 6.1.2 软件系统的维护 | 第53-54页 |
| 6.1.3 管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 | 第54页 |
| 6.1.4 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 | 第54-55页 |
| 6.2 ZJ公司管理信息系统的保障措施 | 第55-57页 |
| 6.2.1 成立的项目管理领导小组 | 第55页 |
| 6.2.2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支持团队 | 第55页 |
| 6.2.3 引入外部专家,为项目提供智力保障 | 第55页 |
| 6.2.4 引入考评机制、监测实现过程和效果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7-59页 |
| 7.1 主要结论及成果 | 第57页 |
| 7.2 本文的局限性和展望 | 第57-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