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政治理论论文--其他政治理论问题论文--民主、人权、民权论文

公共新闻与公民话语权的提升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引言第8-9页
绪论第9-16页
 (一) 公共新闻的内涵第9-13页
  1. 公共新闻的涵义第9-10页
  2. 公共新闻的理论来源第10-12页
  3. 公共新闻、民生新闻、社会新闻第12-13页
 (二) 公共新闻的大众传播特点第13-16页
  1. 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第13-14页
  2. 多元利益的有效表达第14-15页
  3. 传播语言的通俗性第15-16页
一、公共新闻提升公民话语权的基础第16-25页
 (一) 外在条件第16-19页
  1. 社会对公民话语权的重视第16-17页
  2. 现代政府转型的需要第17-18页
  3. 政策环境的激励第18-19页
 (二) 内在条件第19-21页
  1. 从被动到主动的角色转变第19页
  2. 公民主体参与意识提高第19-20页
  3. 公民公开表达意愿增强第20-21页
 (三) 媒介及技术条件第21-25页
  1. 媒介自身发展需要第21-22页
  2. 传播门槛降低第22-23页
  3. 传播方式多样化第23-25页
二、公共新闻提升公民话语权的方式和特点第25-32页
 (一) 方式第25-28页
  1. 提供平台第25-26页
  2. 鼓励参与第26-27页
  3. 加强交流第27页
  4. 重视反馈第27-28页
 (二) 特点第28-32页
  1. 一定程度上有限制的话语权第28-29页
  2. 草根化的视角第29-30页
  3. 个性化、通俗化的表达第30-32页
三、公共新闻提升公民话语权的价值分析第32-38页
 (一) 个体价值第32-34页
  1. 提高公民的自我价值第32-33页
  2. 一定程度上实现公民言论表达自由第33页
  3. 维护公民自设利益第33-34页
 (二) 社会价值第34-38页
  1. 认识社会的晴雨表第34-35页
  2. 了解民生的大视窗第35-36页
  3. 稳定社会的减压器第36页
  4. 引导社会的风向标第36-38页
四、提升公共新闻公民话语权的思考第38-44页
 (一) 培养公民参与意识第38-40页
 (二) 构建公共话语空间第40-42页
 (三) 设置公共讨论议题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致谢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学生社会化网络交往问题研究
下一篇:中国共产党的学习观论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