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研究方法及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2章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及成因 | 第18-23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及分类 | 第18-20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概念 | 第1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 | 第18-20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现状 | 第20-21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 第21-23页 |
·分税制导致上下级政府事权与财权的不匹配 | 第21页 |
·政府仍占据公共产品的主导地位 | 第21-22页 |
·政府官员激励机制扭曲 | 第22页 |
·法律法规建设滞后,监督管理不善 | 第22页 |
·粮食流通体制导致的大量挂账 | 第22-23页 |
第3章 A 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及债务风险的评述 | 第23-31页 |
·A 县政府性债务的规模调查 | 第23-24页 |
·A 县政府性债务结构分析 | 第24-26页 |
·A 县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的调查 | 第26-28页 |
·举债机制 | 第27页 |
·过程管理机制 | 第27页 |
·偿还机制 | 第27-28页 |
·A 县政府性债务的风险分析 | 第28-31页 |
·由债务风险可能引起的财政风险分析 | 第28-29页 |
·由债务风险可能引起的金融风险分析 | 第29-30页 |
·由债务风险可能引起的政府信用风险分析 | 第30-31页 |
第4章 国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 | 第31-38页 |
·国外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的制度借鉴 | 第31-33页 |
·美国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31-32页 |
·阿根廷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32页 |
·俄罗斯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制度 | 第32-33页 |
·国外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及评价方法 | 第33-35页 |
·日本风险预警指标的规定 | 第33-34页 |
·欧盟在相关预警指标上的规定 | 第34-35页 |
·国外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5-38页 |
·对地方政府实行硬预算约束 | 第35页 |
·对地方政府性债务进行预算管理 | 第35-36页 |
·严格控制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规模 | 第36页 |
·强化地方政府性债务的透明度 | 第36页 |
·通过行政司法进行债务的监控 | 第36-37页 |
·设置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指标 | 第37-38页 |
第5章 A 县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从内部控制的视角 | 第38-48页 |
·优化 A 县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的控制环境 | 第38-41页 |
·完善该县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的法律法规 | 第38页 |
·建立本县完善的政府性债务风险控制组织构架 | 第38-41页 |
·树立正确的地方官员的政绩观和债务观 | 第41页 |
·建立完善的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体系 | 第41-43页 |
·规范本县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控制活动 | 第43-45页 |
·完善债务授权审批制度 | 第43-44页 |
·明确债务相关责任 | 第44页 |
·硬化本县政府性债务预算 | 第44-45页 |
·建立本县政府性债务绩效评估制 | 第45页 |
·合理规范本县政府融资平台发展 | 第45页 |
·做好债务风险控制过程中的信息与沟通 | 第45-47页 |
·引入权责发生制,建立 A 县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内部披露制度 | 第46页 |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信息对外披露制度 | 第46-47页 |
·严格执行债务风险控制过程中的监督机制 | 第47-48页 |
·加强本县政府性债务的自我监督 | 第47页 |
·引入政府性债务的外部监督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