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9-10页 |
1 前言 | 第10-18页 |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简介 | 第10-11页 |
·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分布 | 第11-12页 |
·Ⅰ型和Ⅱ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进化的历史 | 第12-13页 |
·Ⅰ型和Ⅱ型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在生物体内的功能 | 第13-14页 |
·植物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研究 | 第14-16页 |
·植物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的分类和功能 | 第14-16页 |
·植物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在非生物胁迫中的作用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8-27页 |
·材料 | 第18页 |
·实验所用到的菌株、质粒、载体和感受态细胞 | 第18页 |
·植物遗传转化载体的构建 | 第18-20页 |
·遗传转化 | 第20页 |
·DNA、RNA提取和cDNA反转录 | 第20-21页 |
·PCR、RT-PCR和Real-time PCR分析 | 第21-22页 |
·PCR检测 | 第21页 |
·RT-PCR检测 | 第21页 |
·Real-time PCR | 第21-22页 |
·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2页 |
·植物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序列的收集 | 第22-23页 |
·绘制进化树 | 第23页 |
·GUS染色 | 第23-24页 |
·外源蛋白在烟草叶片中瞬时表达分析目标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 第24页 |
·光合色素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激素和NaCl处理 | 第24-25页 |
·原核表达 | 第25页 |
·本研究中所用的引物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47页 |
·ald y突变体的表型分析 | 第27-28页 |
·突变体ald y侧翼序列的获得、共分离检测以及表达量检测 | 第28-30页 |
·突变体ald y的回复实验 | 第30-32页 |
·ALD Y的序列分析 | 第32-34页 |
·水稻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家族成员的鉴定以及序列比对 | 第34-37页 |
·水稻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家族成员的表达差异 | 第37-39页 |
·植物中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家族成员的进化分析 | 第39-41页 |
·ALD Y的表达模式 | 第41-42页 |
·ALD Y的亚细胞定位 | 第42-43页 |
·ALD Y在激素和NaCl胁迫条件下的表达情况 | 第43-45页 |
·ALD Y的原核表达 | 第45-47页 |
4、讨论 | 第47-49页 |
·ALD Y基因的突变引起了叶色突变的表型 | 第47-48页 |
·水稻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成员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