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1. 选题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3.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 | 第15-22页 |
·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 | 第15-17页 |
·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任务的历史必然性 | 第15-17页 |
·马克思主义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 | 第17页 |
·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 第17-19页 |
·马克思主义理论特点的要求 | 第18页 |
·中国特殊国情的需要 | 第18页 |
·中国革命经验教训的总结 | 第18-19页 |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原则 | 第19-22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原则的演化发展 | 第19-20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导原则的明确提出 | 第20-22页 |
第二章 诠释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内涵 | 第22-31页 |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历程 | 第22-24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阶段 | 第22页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 第22-24页 |
·完善了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 第24-26页 |
·中国革命道路两个“误区”的打破 | 第24-25页 |
·中国革命道路在探索中完善 | 第25-26页 |
·发展了党的教育理论 | 第26-28页 |
·教育必须同抗战结合 | 第27页 |
·教育必须与实际相连 | 第27-28页 |
·教育必须以传统为先 | 第28页 |
·创新了党的民族理论 | 第28-31页 |
·抗战时期民族现状和政策 | 第28-29页 |
·民族自决转向民族区域自治 | 第29-31页 |
第三章 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在党内的指导地位 | 第31-38页 |
·开展了对右倾教条主义的批判 | 第31-32页 |
·政治上克服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路线 | 第31-32页 |
·组织上结束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第32页 |
·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 第32-34页 |
·以实事求是态度指导会前准备 | 第32-33页 |
·阐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 第33-34页 |
·概括了毛泽东思想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 | 第34页 |
·确立了毛泽东党内最高领袖地位 | 第34-38页 |
·客观情势的推动 | 第34-35页 |
·共产国际的支持 | 第35-36页 |
·组织制度的保证 | 第36-37页 |
·抗战形势的需要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 第38-43页 |
·六中全会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到新的历史阶段 | 第38-39页 |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化 | 第38页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 第38-39页 |
·为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成果作了理论和组织准备 | 第39-41页 |
·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第39-40页 |
·为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 第40-41页 |
·全党开展学习马列主义原理,为延安整风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 第41-43页 |
·倡议学习马列主义原理 | 第41页 |
·掀起学习马列主义原理高潮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