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其他学科论文--中医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

苦酸通络调肾方治疗消渴肾病(湿热挟瘀证)的临床研究

中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8页
英文缩略语第8-9页
前言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20页
 1 病名认识第10页
 2 病因认识第10-11页
 3 病机认识第11-13页
 4 辨证论治第13-14页
 5 专方研究第14-16页
 6 单位药研究第16-18页
 7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第18-20页
临床研究第20-32页
 1 研究目的第20页
 2 诊断标准第20-21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20-21页
   ·中医诊断标准第21页
 3 试验病例标准第21-22页
   ·纳入病例标准第21-22页
   ·排除病例标准第22页
   ·脱落病例标准第22页
   ·终止和撤除试验的标准第22页
 4 临床实验方法第22-23页
   ·基础治疗第22-23页
   ·药物治疗第23页
 5 观察指标第23-25页
   ·安全性观察第23页
   ·疗效性观察第23页
   ·疗效与安全性评定标准第23-25页
   ·安全评价标准第25页
 6 统计方法第25页
 7 临床疗效分析第25-32页
   ·可比性分析第25-27页
   ·疗效性分析第27-32页
讨论第32-38页
 1 消渴肾病的病因病机第32页
 2 立法思想第32-33页
   ·从湿热论治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第32-33页
   ·毒损肾络是消渴肾病的主要病机第33页
 3 治疗原则第33-34页
 4 苦酸通络调肾方方药组成及配伍应用第34-38页
结语第38-39页
致谢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急性冠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学文献及病例的回顾性研究
下一篇:清热解毒利湿通络法对尪痹(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热痹阻证临床疗效及IL-1水平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