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家庭暴力的概述 | 第10-20页 |
·家庭暴力的概念 | 第10-12页 |
·家庭暴力的特征 | 第12-15页 |
·施暴者主观的故意性 | 第12-13页 |
·行为的隐蔽性 | 第13页 |
·原因多样性 | 第13-14页 |
·形式多样性 | 第14页 |
·后果的严重性 | 第14-15页 |
·家庭暴力的种类 | 第15-17页 |
·夫妻间的家庭暴力 | 第15页 |
·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家庭暴力 | 第15-16页 |
·成年子女对父母的家庭暴力 | 第16页 |
·未婚同居男女之间的家庭暴力 | 第16-17页 |
·家庭暴力防治的意义 | 第17-20页 |
·有利于降低离婚率 | 第17页 |
·有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 | 第17-18页 |
·有利于保护受害者的身心健康 | 第18页 |
·有利于家庭的和谐及社会的稳定 | 第18-20页 |
2 域外关于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与实践及对我国的借鉴 | 第20-26页 |
·域外关于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 第20-24页 |
·英国对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 第20-21页 |
·美国对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 第21-22页 |
·日本对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 第22-23页 |
·香港及台湾对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规定及实践 | 第23-24页 |
·域外相关规定及实践对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借鉴 | 第24-26页 |
3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4页 |
·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现状 | 第26-28页 |
·家庭暴力防治的立法现状 | 第26-27页 |
·家庭暴力防治的现实现状 | 第27-28页 |
·我国在家庭暴力防治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立法不完善 | 第28-29页 |
·法律救济滞后且缺乏有效的救济手段 | 第29-30页 |
·受害人的举证困难 | 第30页 |
·缺少有效的预防措施且对施暴者惩罚过轻 | 第30-32页 |
·法律责任规定不明确 | 第32页 |
·缺少切实有效的家庭暴力救助组织 | 第32-33页 |
·社会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的防治不够重视并且处理不当 | 第33-34页 |
4 完善我国家庭暴力防治的建议 | 第34-44页 |
·完善家庭暴力防治的相关立法 | 第34-36页 |
·建立有效的救济方式 | 第36-37页 |
·对家庭暴力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 | 第37-38页 |
·建立有效的预防措施及加重对施暴者的惩罚力度 | 第38-40页 |
·明确家庭暴力施暴者的法律责任 | 第40-41页 |
·建立切实有效的家庭暴力救助组织 | 第41-42页 |
·建立家庭暴力防治的监督体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