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与枪文化新探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前言 | 第9-14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古代著作中关于枪的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 ·现代著作中关于枪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 ·学术论文中关于枪的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 2.研究对象与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对象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文献史料研究法 | 第14页 |
| ·田野调查法 | 第14页 |
| ·逻辑分析法 | 第14-15页 |
| 3.论文创新点 | 第15-16页 |
| ·从文化角度来解读枪的多种特征 | 第15页 |
| ·以新断代方式来研究枪的发展史 | 第15页 |
| ·以新思维研究枪的军事历史地位 | 第15-16页 |
| 4.枪的发展简史 | 第16-20页 |
| ·冷兵器时代枪的发展 | 第16-17页 |
| ·冷热兵器结合时代枪的发展 | 第17-18页 |
| ·热兵器时代枪的发展 | 第18-20页 |
| 5.枪的文化特征 | 第20-32页 |
| ·枪的军事文化特征 | 第20-25页 |
| ·枪在“五兵”中的地位 | 第20页 |
| ·枪在“十八般武艺”中的位置变化 | 第20-23页 |
| ·枪在古代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 第23-25页 |
| ·枪的社会文化特征 | 第25-27页 |
| ·枪在儒家思想中的体现 | 第25页 |
| ·枪在法家思想中的体现 | 第25-26页 |
| ·枪在佛教中的体现 | 第26-27页 |
| ·枪的物质文化特征 | 第27-28页 |
| ·枪在古代科技方面的体现 | 第27-28页 |
| ·枪由兵器向武术器械的演变 | 第28页 |
| ·枪的文学性特征 | 第28-32页 |
| ·枪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体现 | 第28-30页 |
| ·枪在其他文学方面的体现 | 第30页 |
| ·枪在京剧中的体现 | 第30-32页 |
| 6.有关枪研究的余论 | 第32-34页 |
| ·关于“梨花枪”的文化争辩 | 第32页 |
| ·关于“杨家枪”的历史考证 | 第32页 |
| ·关于“红缨枪”的历史充实 | 第32-33页 |
| ·关于“武术器械”的世界性论争 | 第33-34页 |
| 7.结论与建议 | 第34-35页 |
| ·结论 | 第34页 |
| ·建议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作者简介 | 第38-3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 第39-40页 |
| 附录 | 第40-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