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缩略语英汉对照 | 第11-12页 |
前言 | 第12-14页 |
综述一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骨科应用的研究进展 | 第14-25页 |
1 BMSCS的体外培养 | 第14-15页 |
2 BMSCS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3 BMSCS的成骨诱导分化 | 第15-16页 |
4 BMSCS在骨科疾病中的应用 | 第16-20页 |
·肌腱修复 | 第16-17页 |
·骨缺损 | 第17页 |
·软骨修复 | 第17-18页 |
·脊髓损伤 | 第18-19页 |
·股骨头坏死 | 第19-20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20-22页 |
参考文献 | 第22-25页 |
综述二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病研究进展 | 第25-35页 |
1 颈椎病的分型及主要表现 | 第25-26页 |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第25页 |
·脊髓型颈椎病 | 第25-26页 |
2 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 第26-27页 |
3 人工颈椎间盘的设计发展史及设计特点 | 第27-29页 |
·金属-金属假体 | 第27页 |
·金属-聚合物假体 | 第27-29页 |
4 人工颈椎间盘治疗颈椎病 | 第29-32页 |
·PRESTIGE LP人工颈椎间盘 | 第29页 |
·BRYAN人工颈椎间盘 | 第29-30页 |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 | 第30页 |
·DISCOVER人工颈椎间盘 | 第30页 |
·MOBI-C人工颈椎间盘 | 第30-31页 |
·不同人工颈椎间盘的纵向比较 | 第31-32页 |
5 问题与展望 | 第32-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实验一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表面特征的观察 | 第35-44页 |
1 引言 | 第3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主要仪器及设备 | 第35页 |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的制备 | 第35-36页 |
·不同涂层表面特征的观察 | 第36页 |
3 结果 | 第36-39页 |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假体的特征 | 第36-37页 |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的特征 | 第37-39页 |
4 讨论 | 第39-42页 |
·金属-聚合物摩擦界面 | 第39-40页 |
·生物活性涂层 | 第40-41页 |
·半限制型假体 | 第41页 |
·理想的影像兼容性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实验二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 第44-57页 |
1 前言 | 第44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44-46页 |
·所需试剂及仪器 | 第44-45页 |
·大鼠BMSCS的分离和培养 | 第45页 |
·大鼠BMSCS的传代 | 第45-46页 |
·大鼠BMSCS的鉴定 | 第46页 |
·大鼠BMSCS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6页 |
3 结果 | 第46-52页 |
·大鼠原代BMSCS培养结果 | 第46-49页 |
·大鼠BMSCS的传代 | 第49-51页 |
·大鼠BMSCS表面抗原的鉴定 | 第51-52页 |
·大鼠BMSCS生长曲线 | 第52页 |
4 讨论 | 第52-54页 |
·BMSCS的分离、纯化 | 第52-53页 |
·BMSCS的生物学特性 | 第53页 |
·BMSCS的鉴定 | 第53页 |
·BMSCS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实验三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体外细胞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 第57-68页 |
1 前言 | 第5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57-59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57页 |
·涂层的表面处理及BMSCS的收集 | 第57-58页 |
·不同涂层对BMSCS黏附能力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涂层对BMSCS分泌ALP能力的影响 | 第58页 |
·不同涂层细胞毒性的检测 | 第58-59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59页 |
3 结果 | 第59-63页 |
·扫描电镜下涂层表面细胞黏附观察结果 | 第59-60页 |
·ALP活性测定结果 | 第60-62页 |
·不同涂层的细胞毒性 | 第62-63页 |
4 讨论 | 第63-65页 |
·材料体外相容性的研究方法 | 第63-64页 |
·材料表面改性的必要性 | 第64页 |
·材料表面涂层制备方法的改进 | 第64页 |
·生物活性涂层的初步筛选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实验四 新型人工颈椎间盘不同涂层体外血液相容性的实验研究 | 第68-78页 |
1 前言 | 第6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68-69页 |
·主要仪器及试剂 | 第68页 |
·动态凝血时间检测 | 第68页 |
·溶血率测定 | 第68-69页 |
·血小板黏附率测定 | 第69页 |
3 结果 | 第69-71页 |
·各涂层动态凝血时间 | 第69页 |
·各涂层溶血率 | 第69-70页 |
·各涂层表面血小板黏附率 | 第70-71页 |
4 讨论 | 第71-75页 |
·血液相容性的主要评价方法 | 第71-72页 |
·假体植入对血细胞影响的机制分析 | 第72-73页 |
·提高假体血液相容性的方法 | 第73-74页 |
·钛合金材料血液相容性的改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个人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