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全身性疾病论文--营养缺乏症论文--无机盐缺乏症论文

不同甘草酸制剂引起低血钾的风险因素分析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文献综述第10-25页
 第一章 甘草酸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第10-17页
   ·甘草酸的药动学第10-12页
   ·药理作用第12-14页
   ·其他药理作用第14-16页
   ·对血清离子元素含量影响第16-17页
 第二章 甘草酸、甘草次酸差向异构体的比较第17-21页
   ·内外含量比较第18页
   ·药物代谢第18-19页
   ·药理作用比较第19页
   ·同构型甘草酸与甘草次酸的比较第19-20页
   ·不同厂家制剂第20-21页
 第三章 甘草酸制剂不良反应第21-25页
   ·过敏反应第21页
   ·内分泌系统反应第21-23页
   ·发热反应第23页
   ·神经、精神系统反应第23页
   ·生殖系统反应第23页
   ·消化系统不良反应第23页
   ·升糖第23-24页
   ·总结第24-25页
前言第25-27页
第一部分 医院药学部实践总结第27-41页
 第一章 概述第27-28页
 第二章 门诊中成药实践第28-31页
 第三章 住院中药房实践第31-37页
 第四章 药库实践第37-39页
 第五章 药检室实践第39-41页
第二部分 课题研究第41-85页
 第一章 使用两种甘草酸注射剂患者用药监测第41-54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41-43页
     ·研究地区第41页
     ·研究对象第41-42页
     ·研究药品名称及规格第42页
     ·研究实施第42页
     ·预调查第42-43页
     ·样本量的估算第43页
     ·纳入标准第43页
     ·排除标准第43页
     ·病历筛选第43页
     ·数据记录和统计分析第43页
   ·结果第43-50页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使用基本情况第43-47页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使用基本情况第47-50页
   ·讨论第50-54页
     ·科室分布比较第50-51页
     ·性别年龄比较第51-52页
     ·用药原因比较分析第52页
     ·既往所患慢性疾病种类比较第52-53页
     ·使用疗程与剂量比较第53-54页
 第二章 甘草酸注射液发生低血钾因素分析第54-76页
   ·概述第54页
   ·问题分析第54-56页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患者发生低血钾影响因素分析第56-64页
     ·变量编码第56-58页
     ·变量的设置第58-60页
     ·单因素分析第60-61页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61-62页
     ·用变量筛选的方法克服多重共线性第62页
     ·建立模型第62页
     ·讨论第62-64页
   ·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患者发生低血钾影响因素分析第64-74页
     ·变量编码第64-66页
     ·变量的设置第66-69页
     ·单因素分析第69-71页
     ·多重共线性检验第71-72页
     ·用变量筛选的方法克服多重共线性第72页
     ·建立模型第72-73页
     ·讨论第73-74页
   ·小结第74-76页
 第三章 异甘草酸镁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发生低钾分析与比较第76-85页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76页
     ·研究对象第76页
     ·纳入标准第76页
     ·排除标准第76页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结果分析第76-80页
     ·样本量的估算第76页
     ·总技术路线第76-77页
     ·结果分析第77-80页
   ·复方甘草酸苷低血钾分析第80-83页
     ·样本量的估算第80页
     ·总技术路线第80页
     ·结果分析第80-83页
   ·小结第83-85页
     ·性别第83页
     ·年龄第83-84页
     ·发生血钾降低与过敏史第84-85页
总结与讨论第85-87页
附录第87-90页
参考文献第90-97页
致谢第97-98页
个人简历第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98例代谢综合征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内中膜增厚的相关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