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6页 |
| ·重金属废水污染的危害及来源 | 第10-11页 |
| ·含重金属废水处理方法 | 第11-15页 |
| ·化学沉淀法 | 第11-13页 |
| ·电化学法 | 第13页 |
| ·膜分离法 | 第13-14页 |
| ·离子交换法 | 第14页 |
| ·吸附法 | 第14-15页 |
| ·生物吸附法的研究进展 | 第15-21页 |
| ·生物吸附法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生物吸附机理 | 第16-17页 |
| ·生物吸附的影响因素 | 第17-18页 |
| ·生物吸附剂的种类 | 第18-21页 |
| ·柿子生物吸附剂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 ·柿子的主要成分 | 第21-22页 |
| ·柿子生物吸附剂 | 第22-23页 |
| ·本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 ·本研究的意义 | 第23-24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6页 |
| ·实验仪器 | 第26-27页 |
| ·实验方法 | 第27-31页 |
| ·柿子生物吸附剂的制备 | 第27页 |
| ·吸附实验方法 | 第27-30页 |
| ·分析及表征方法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硫酸改性柿子吸附剂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 第31-48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硫酸改性柿子吸附剂(SPP)的制备 | 第31页 |
| ·改性产物的表征 | 第31-35页 |
| ·粒度分布分析 | 第31-32页 |
|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32页 |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32-33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3-34页 |
| ·零电荷位点分析 | 第34-35页 |
| ·SPP对Cu~(2+)、Pb~(2+)、Zn~(2+)和Cd~(2+)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35-45页 |
|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38-40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40-43页 |
| ·柱吸附实验 | 第43-44页 |
| ·循环再生实验 | 第44-45页 |
| ·SPP对Cu~(2+)、Pb~(2+)、Zn~(2+)和Cd~(2+)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45-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氯化钙改性柿子吸附剂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 | 第48-62页 |
| ·引言 | 第48页 |
| ·氯化钙改性柿子吸附剂(CPP)的制备 | 第48页 |
| ·改性产物的表征 | 第48-51页 |
| ·粒度分布分析 | 第48页 |
| ·表面微观形貌分析 | 第48-49页 |
| ·比表面积分析 | 第49-50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50-51页 |
| ·零电荷位点分析 | 第51页 |
| ·CPP对Cu~(2+)、Pb~(2+)、Zn~(2+)和Cd~(2+)的吸附行为研究 | 第51-59页 |
| ·溶液初始pH值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反应温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 ·吸附动力学 | 第54-55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55-57页 |
| ·柱吸附实验 | 第57-59页 |
| ·循环再生实验 | 第59页 |
| ·CPP对Cu~(2+)、Pb~(2+)、Zn~(2+)和Cd~(2+)的吸附机理探讨 | 第59-60页 |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