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1页 |
·引言 | 第9页 |
·硅纳米线的制备方法 | 第9-16页 |
·化学气相沉积法 | 第10-12页 |
·激光烧蚀法 | 第12-13页 |
·热蒸发合成法 | 第13-14页 |
·溶液合成法 | 第14页 |
·金属诱导化学刻蚀法 | 第14-15页 |
·其他方法 | 第15-16页 |
·硅纳米线的应用 | 第16-20页 |
·纳米电子器件 | 第16页 |
·太阳能电池 | 第16-17页 |
·纳米传感器 | 第17-18页 |
·锂离子电池 | 第18-19页 |
·热电材料 | 第19页 |
·其他应用 | 第19-20页 |
·本文的选题以及主要工作 | 第20-21页 |
第2章 单晶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测试 | 第21-30页 |
·引言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2-29页 |
·XRD 和EDS 分析 | 第22-23页 |
·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分析 | 第23-27页 |
·金属诱导化学刻蚀法制备硅纳米线机理分析 | 第27-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银纳米颗粒-硅纳米线复合结构的制备与过氧化氢传感性能研究 | 第30-37页 |
·引言 | 第30页 |
·实验方法 | 第30-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复合结构表征 | 第31-33页 |
·CV 测试及i-t 参数优化 | 第33-34页 |
·过氧化氢传感性能分析 | 第34-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铜颗粒-硅纳米线复合结构及其在光电化学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 第37-43页 |
·引言 | 第37页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2页 |
·复合结构表征 | 第38-39页 |
·复合结构光电流测试 | 第39-41页 |
·光电流增强机理分析 | 第41-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3-45页 |
·总结 | 第43页 |
·展望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