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东南斗月金矿成矿规律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8-14页 |
| ·论文选题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 ·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条件 | 第8-10页 |
|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0-12页 |
| ·研究内容及完成工作量 | 第12-14页 |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7页 |
| ·区域地层 | 第14-19页 |
| ·震旦系屏边群 | 第14-15页 |
| ·早古生代 | 第15-16页 |
| ·上古生界 | 第16-18页 |
| ·中一新生界 | 第18-19页 |
|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 ·主构造断裂带特点 | 第20-21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1-23页 |
| ·基性侵入岩 | 第22页 |
| ·火山岩 | 第22-23页 |
| ·区域地球物理、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3-25页 |
| ·区域地球物理特征 | 第23-24页 |
| ·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 第24-25页 |
| ·区域矿产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7-41页 |
| ·地层 | 第27-32页 |
| ·构造 | 第32-36页 |
| ·岩浆岩 | 第36-38页 |
| ·围岩蚀变 | 第38-41页 |
| 第四章 矿床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第41-61页 |
| ·工程布置与采样分析 | 第41-42页 |
| ·工程布置 | 第41页 |
| ·采样方法 | 第41页 |
| ·分析测试 | 第41-42页 |
| ·化探数据处理 | 第42-44页 |
| ·异常下限的确定 | 第42页 |
| ·异常的圈定及评序 | 第42-44页 |
| ·异常特征描述 | 第44-61页 |
| ·AP1异常 | 第46-47页 |
| ·AP2异常 | 第47-52页 |
| ·AP4异常 | 第52-54页 |
| ·AP5异常 | 第54-57页 |
| ·AP6异常 | 第57-61页 |
| 第五章 矿体特征及找矿标志 | 第61-79页 |
| ·矿体特征概述 | 第61页 |
| ·未昔矿段 | 第61-63页 |
| ·羊街矿段 | 第63-65页 |
| ·那旺矿段 | 第65-67页 |
| ·锑矿山矿段 | 第67-69页 |
| ·米哈—那苏矿段 | 第69-71页 |
| ·迪梦矿段 | 第71-75页 |
| ·找矿标志 | 第75-79页 |
| ·构造标志 | 第75-76页 |
| ·地层标志 | 第76页 |
| ·地球化学标志 | 第76页 |
| ·矿石及矿物组合标志 | 第76-78页 |
| ·围岩蚀变标志 | 第78-79页 |
| 第六章 成矿规律与找矿方向研究 | 第79-87页 |
| ·含矿地层方面 | 第79页 |
| ·控矿构造方面 | 第79页 |
| ·矿化蚀变 | 第79-80页 |
| ·金的赋存状态及载金矿物 | 第80页 |
|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 第80-84页 |
| ·氢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84-85页 |
| ·土壤地球化学方法的找矿效果 | 第85页 |
| ·矿床成因 | 第85-86页 |
| ·找矿靶区预测 | 第86-87页 |
| 第七章 总结 | 第87-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5页 |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