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3页 |
| ABSTRACT | 第13-2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1-30页 |
| §1.1 选题意义 | 第21-22页 |
| §1.2 选题研究现状 | 第22-27页 |
| ·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 | 第22-25页 |
| ·页岩气资源评价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 ·地球生物学研究现状 | 第26-27页 |
| §1.3 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及工作量 | 第27-28页 |
| §1.4 选题目的及创新点 | 第28-30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30-43页 |
| §2.1 区域交通及自然地理概况 | 第30-31页 |
| §2.2 区域大地构造背景 | 第31-33页 |
| ·构造概况 | 第31-32页 |
| ·地质演化史 | 第32-33页 |
| §2.3 区域岩相古地理背景 | 第33-36页 |
| ·层序地层学研究 | 第33-34页 |
| ·岩相古地理研究 | 第34-36页 |
| §2.4 区域地层系统和地层划分 | 第36-43页 |
| 第三章 孤峰组地层划分和对比 | 第43-60页 |
| §3.1 湖北建始罗家坝剖面 | 第43-50页 |
| ·剖面描述 | 第43-45页 |
| ·岩性及岩性组合 | 第45-46页 |
| ·生物化石及组合 | 第46-50页 |
| §3.2 湖北恩施田凤坪剖面 | 第50-52页 |
| ·剖面描述 | 第50-51页 |
| ·岩性及岩性组合 | 第51-52页 |
| §3.3 湖北建始茅草街剖面 | 第52-55页 |
| ·剖面描述 | 第52-53页 |
| ·岩性及岩性组合 | 第53-54页 |
| ·生物化石及组合 | 第54-55页 |
| §3.4 扬子北缘孤峰组地层划分与对比 | 第55-60页 |
| ·与中下扬子孤峰组地层对比 | 第56-58页 |
| ·与上扬子孤峰组地层对比 | 第58-60页 |
| 第四章 孤峰组地球生物学构成 | 第60-75页 |
| §4.1 地球生物学过程简介 | 第60-62页 |
| ·地球生物学的定义和构成 | 第60-61页 |
| ·地球生物相和地球生物学过程 | 第61-62页 |
| §4.2 地球生物学在油气勘查中的运用 | 第62-64页 |
| ·地球生物学理论在解决油气资源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 第62页 |
| ·地球生物学解决复杂油气藏勘查问题的思路 | 第62-64页 |
| §4.3 地球生物学过程中四参数计算标定的技术与方法 | 第64-67页 |
| ·第一个参数——生境型 | 第64页 |
| ·第二个参数——原始生产力及其组成 | 第64-66页 |
| ·第三个参数——沉积有机碳 | 第66页 |
| ·第四个参数——埋藏有机碳 | 第66-67页 |
| §4.4 孤峰组地球生物学特征 | 第67-75页 |
| ·样品处理方法 | 第67页 |
| ·放射虫生态组合及生境型 | 第67-69页 |
| ·孤峰组古生产力 | 第69-73页 |
| ·孤峰组沉积埋藏条件 | 第73-75页 |
| 第五章 孤峰组页岩孔隙类型及其控制因素 | 第75-91页 |
| §5.1 页岩孔隙研究进展 | 第75-76页 |
| ·国外页岩孔隙研究进展 | 第75-76页 |
| ·国内页岩孔隙研究进展 | 第76页 |
| §5.2 孤峰组页岩孔隙类型和特征 | 第76-83页 |
| ·实验仪器与方法 | 第76页 |
| ·粘土孔隙 | 第76-77页 |
| ·有机质孔隙 | 第77-79页 |
| ·无机矿物孔隙 | 第79-81页 |
| ·基质孔隙 | 第81-82页 |
| ·碎屑孔隙 | 第82-83页 |
| §5.3 不同岩性孔隙特征对比及意义 | 第83-87页 |
| ·湖北建始罗家坝孤峰组孔隙特征 | 第83-84页 |
| ·湖北恩施田凤坪孤峰组孔隙特征 | 第84-86页 |
| ·不同类型页岩孔隙特征及其勘探意义 | 第86-87页 |
| §5.4 扬子北缘孤峰组孔隙特征对比 | 第87-91页 |
| 第六章 孤峰组分布及空间变化 | 第91-96页 |
| §6.1 扬子北缘孤峰组空间分布研究及存在问题 | 第91页 |
| §6.2 孤峰组空间分布修订的依据和方法 | 第91-92页 |
| §6.3 孤峰组空间分布特征 | 第92-96页 |
| ·扬子北缘孤峰组硅质岩空间分布 | 第93页 |
| ·扬子北缘孤峰组泥质灰岩空间分布 | 第93-94页 |
| ·扬子北缘孤峰组碳质页岩空间分布 | 第94-96页 |
| 第七章 扬子北缘页岩气远景评价 | 第96-108页 |
| §7.1 页岩气成藏条件分析 | 第96-97页 |
| ·页岩气藏与常规天然气藏的地质特征差异 | 第96-97页 |
| ·我国南方页岩气藏烃源岩评价情况和面临的困难 | 第97页 |
| §7.2 页岩气资源评价要素 | 第97-104页 |
| ·页岩气储层物性的主要参数与意义 | 第97-98页 |
| ·页岩气储层烃源条件评价指标 | 第98-101页 |
| ·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 | 第101-103页 |
| ·页岩气资源评价存在问题 | 第103-104页 |
| §7.3 扬子北缘页岩气勘探远景及资源潜力 | 第104-108页 |
| ·页岩生烃能力指标及勘探远景分析 | 第104-106页 |
| ·资源潜力分析 | 第106-108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 致谢 | 第110-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