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4页 |
Abstract | 第14-20页 |
前言 | 第20-23页 |
1 季铵盐和纳米银颗粒改性牙本质粘接剂对粘接强度和牙菌斑生物膜的影响 | 第23-40页 |
·研究背景 | 第23-2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4-30页 |
·QADM 制备 | 第24-25页 |
·NAg 制备 | 第25页 |
·牙本质的剪切粘接强度和扫描电镜 | 第25-27页 |
·人唾液全菌生物膜模型 | 第27页 |
·生物膜实验的试件制备 | 第27-29页 |
·MTT 法检测生物膜代谢活力 | 第29页 |
·生物膜死/活细菌染色 | 第29-30页 |
·产乳酸量和菌落形成单位(CFU)计数 | 第30页 |
·实验结果 | 第30-36页 |
·讨论 | 第36-40页 |
2 新型含纳米银和无定形磷酸钙的牙本质粘接剂 | 第40-52页 |
·研究背景 | 第40-4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将 NAg 加入粘接剂和底胶 | 第41页 |
·将 NACP 加入粘接剂 | 第41页 |
·牙本质粘接强度测量和 SEM | 第41-42页 |
·生物膜实验的试件制备 | 第42页 |
·人唾液全菌生物膜模型建立和死/活细菌染色 | 第42页 |
·MTT 法检测菌斑生物膜代谢活动 | 第42页 |
·产乳酸量和 CFU 计数 | 第42页 |
·结果 | 第42-49页 |
·讨论 | 第49-52页 |
3 含有新型抗菌季铵盐单体 DMADDM 的牙本质粘接系统 | 第52-65页 |
·研究背景 | 第5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2-56页 |
·新型抗菌单体的制备 | 第52-53页 |
·最低抑菌浓度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 minimum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确定 | 第53-54页 |
·抗菌粘接剂和底胶的制备 | 第54页 |
·人唾液全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 第54页 |
·未固化的抗菌底胶琼脂板扩散实验 | 第54-55页 |
·生物膜实验的试件制备及生物膜培养 | 第55-56页 |
·MTT 法检测菌斑生物膜代谢活动 | 第56页 |
·生物膜死/活细菌染色 | 第56页 |
·产乳酸量和 CFU 计数 | 第56页 |
·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测试 | 第56页 |
·统计分析 | 第56页 |
·结果 | 第56-63页 |
·讨论 | 第63-65页 |
4 水老化对含有新型单体 DMADDM 的牙本质粘接剂粘接强度和抗生物膜活性的影响 | 第65-74页 |
·研究背景 | 第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5-67页 |
·新型抗菌单体 DMADDM 的制备和添加 | 第65-66页 |
·NAg 和 NACP 的制备和添加 | 第66页 |
·牙本质剪切粘接强度测试 | 第66页 |
·人唾液全菌生物膜模型建立 | 第66页 |
·生物膜实验的试件制备 | 第66-67页 |
·细菌接种及菌斑生物膜死/活细菌染色 | 第67页 |
·MTT 法检测代谢活力 | 第67页 |
·菌斑生物膜产乳酸量检测 | 第67页 |
·菌斑生物膜 CFU 计数 | 第67页 |
·统计分析 | 第67页 |
·结果 | 第67-72页 |
·讨论 | 第72-74页 |
全文总结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4页 |
文献综述 | 第84-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8页 |
临床病例报告 | 第98-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个人简历 | 第116-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