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缩写词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38页 |
·捕光色素蛋白之间的亲缘关系 | 第13-16页 |
·高等植物 PSII 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结构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色素在LHCII 中的数量和结合位点 | 第16-18页 |
·LHCII 脱辅基蛋白和色素蛋白复合体 | 第18-20页 |
·LHCII 中的脂类分子 | 第20-21页 |
·三聚体和寡聚体 | 第21-22页 |
·LHCII-PSII 的结构 | 第22-25页 |
·高等植物光系统 II 大量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功能研究 | 第25-35页 |
·光能的捕获和传递 | 第25-28页 |
·光保护 | 第28-34页 |
·调节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中的分配 | 第34-35页 |
·高等植物捕光色素蛋白复合体折叠和去折叠研究进展 | 第35-3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36-38页 |
第二章 光系统 II 大量捕光色素蛋白基因的提取、表达、纯化和重组 | 第38-6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8-49页 |
·豌豆幼苗的培养 | 第38页 |
·RNA 的提取和cDNA 的合成 | 第38-40页 |
·Lhc61、Lhc62 和Lhc63 基因的调取和转化 | 第40-45页 |
·LHCIIb 脱辅基蛋白的诱导表达和纯化 | 第45-47页 |
·色素的分离和纯化 | 第47页 |
·色素蛋白复合体的重组和纯化 | 第47-48页 |
·色素组成分析 | 第48-49页 |
·光谱的测定 | 第49页 |
·结果和分析 | 第49-62页 |
·LHCIIb DNA 的扩增 | 第49-52页 |
·脱辅基蛋白 | 第52-57页 |
·超离和绿胶结果 | 第57-58页 |
·色素组成分析 | 第58-59页 |
·光谱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62-65页 |
·氨基酸序列 | 第62-63页 |
·LHCIIb 的色素组成和光谱特征 | 第63-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第三章 变性剂和去污剂对 Lhcb1 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诱导的变性过程 | 第66-86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67-70页 |
·Lhc61 单体的制备 | 第67页 |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67-70页 |
·结果 | 第70-80页 |
·荧光光谱 | 第70-77页 |
·CD 光谱 | 第77-79页 |
·吸收光谱 | 第79-80页 |
·讨论 | 第80-85页 |
·SDS 对Lhcb1 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Triton X-100 对Lhcb1 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82-84页 |
·尿素对Lhcb1 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84-85页 |
·小结 | 第85-86页 |
第四章 三氟乙酸对 Lhcb1 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诱导的变性过程 | 第86-9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6-88页 |
·Lhcb1 的制备 | 第86页 |
·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86-88页 |
·结果 | 第88-92页 |
·荧光光谱 | 第88-90页 |
·CD 光谱 | 第90-91页 |
·吸收光谱 | 第91-92页 |
·讨论 | 第92-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温度对光系统 II 大量捕光色素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及其诱导的解体过程 | 第95-11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6-98页 |
·LHCIIb 的制备 | 第96页 |
·样品处理和光谱测定 | 第96页 |
·薄层层析扫描 | 第96-97页 |
·数据处理 | 第97-98页 |
·结果 | 第98-106页 |
·吸收 | 第98-99页 |
·荧光 | 第99-102页 |
·园二色光谱(CD 光谱) | 第102-106页 |
·薄层层析扫描 | 第106页 |
·讨论 | 第106-109页 |
·温度对不同LHCIIb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 第106-107页 |
·热稳定性差异 | 第107-108页 |
·生理功能分析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1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5页 |
致谢 | 第125-126页 |
个人简历和博士期间文章情况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