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8页 |
摘要 | 第8-11页 |
Abstract | 第11-15页 |
前言 | 第15-17页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第17-21页 |
1 病因学 | 第17-18页 |
2 病理学 | 第18页 |
3 中医药理论对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认识 | 第18-19页 |
4 中药股密葆解析 | 第19-20页 |
5 双磷酸盐药物 | 第20-21页 |
第二部分 中药股密葆调节脂质代谢及影响血管生成的研究 | 第21-4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1-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实验材料 | 第21-24页 |
·实验分组设计 | 第24-25页 |
·实验给药 | 第25页 |
·取材固定方法 | 第25页 |
·染色步骤 | 第25-27页 |
·透射电镜标本固定 | 第27-28页 |
2 生化指标检测 | 第28页 |
3 统计处理 | 第28页 |
4 结果 | 第28-42页 |
·苏木精—伊红染色 | 第28-34页 |
·甲苯胺蓝染色 | 第34-36页 |
·VEGF免疫组化染色 | 第36-39页 |
·透射电镜 | 第39-40页 |
·生化指标 | 第40-42页 |
5 讨论 | 第42-45页 |
·调节脂质代谢 | 第42-43页 |
·促进血管再生 | 第43-45页 |
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部分 中药股密葆调控骨代谢的机理研究 | 第46-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6-47页 |
·实验材料 | 第46页 |
·实验动物 | 第46页 |
·实验仪器 | 第46页 |
·实验试剂 | 第46-47页 |
·取材固定方法 | 第47页 |
2 检测指标 | 第47-48页 |
·骨代谢标志物 | 第47-48页 |
·Micro-CT 检测 | 第48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48页 |
4 结果 | 第48-64页 |
·各组骨代谢结果比较示意图 | 第48-50页 |
·Micro-CT | 第50-64页 |
5 讨论 | 第64-68页 |
·调节骨代谢 | 第64-66页 |
·改善骨质疏松 | 第66-68页 |
6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部分 中药股密葆治疗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生物力学观察及作用机理研究 | 第69-8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9-70页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实验动物 | 第69页 |
·造模方法、分组 | 第69页 |
·实验仪器及试剂 | 第69-70页 |
·取材固定方法 | 第70页 |
2 生物力学测试 | 第70-71页 |
·测试指标 | 第70页 |
·测试方法 | 第70-71页 |
3 TRACP染色 | 第71页 |
·染色步骤 | 第71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71-72页 |
5 实验结果 | 第72-82页 |
·一般情况观察 | 第72页 |
·软骨下骨点压试验 | 第72-76页 |
·股骨三点弯曲试验 | 第76-79页 |
·各组TRACP染色示意图 | 第79-82页 |
6 讨论 | 第82-86页 |
·正常股骨头生物力学特性 | 第82页 |
·股骨头坏死与生物力学的关系 | 第82-83页 |
·TRACP阳性细胞 | 第83-84页 |
·生物力学性能观察 | 第84-86页 |
7 小结 | 第86-87页 |
第五部分 急毒试验 | 第87-91页 |
1 受试药物 | 第87页 |
2 实验动物 | 第87页 |
3 实验方法与结果 | 第87-90页 |
·参数及条件 | 第87-88页 |
·药液配制 | 第88页 |
·实验方法 | 第88页 |
·结果分析 | 第88页 |
·实验结果 | 第88-90页 |
4 结论 | 第90-91页 |
全文小结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6页 |
附录 英文缩略语 | 第96-9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