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绪论 | 第9-17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述评 | 第9-13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3页 |
四、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第一章 公民责任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7-27页 |
第一节 西方伦理学中关于道德责任的思想 | 第17-20页 |
一、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责任思想 | 第17-18页 |
二、斯多葛派关于责任存在的自然论思想 | 第18页 |
三、康德的责任观 | 第18-19页 |
四、韦伯的责任伦理 | 第19-20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责任思想 | 第20-23页 |
一、传统儒家的责任伦理思想 | 第20-22页 |
二、传统道家的责任心理意识 | 第22-23页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责任的思想 | 第23-27页 |
一、马克思从“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的观点出发,得出了人的责任归属于人本身的结论 | 第23页 |
二、马克思以“人占有自己全面本质”内容为前提,进一步明确了归属于人的责任内容问题 | 第23-24页 |
三、马克思把人的责任归属实现途径归结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加强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刻不容缓 | 第27-33页 |
第一节 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条件 | 第27-29页 |
一、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践行道德责任的前提 | 第27-28页 |
二、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关键 | 第28-29页 |
三、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动力 | 第29页 |
第二节 培养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改善道德环境的长远之计 | 第29-33页 |
一、培养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内在保障 | 第30页 |
二、培养公民道德责任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公民道德责任缺失容易导致社会风气不正 | 第33-39页 |
第一节 家庭道德责任缺失影响家庭的幸福和睦 | 第33-35页 |
一、婚姻物质化使爱情失真 | 第33-34页 |
二、不道德婚姻行为削弱了婚姻的稳定性 | 第34页 |
三、离婚率攀升导致众多的婚姻遗留问题 | 第34页 |
四、家庭赡养义务失职致使老人晚年凄凉 | 第34-35页 |
第二节 职业道德责任缺失导致职场风气不正 | 第35-37页 |
一、以公谋私降低了政府公信力 | 第35-36页 |
二、乱收费乱摊派扰乱了社会秩序 | 第36页 |
三、敬业精神缺乏影响了服务质量 | 第36-37页 |
第三节 社会公共道德责任缺失破坏了公共生活环境 | 第37-39页 |
一、破坏社会环境,扰乱公共秩序 | 第37页 |
二、破坏自然环境,导致生态失衡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公民道德责任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39-47页 |
第一节 责任主体的责任意识淡薄 | 第39-41页 |
一、责任主体责任意识的缺位 | 第39-40页 |
二、责任主体责任意识的错位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责任制度的缺失 | 第41-42页 |
一、责任制度化程度低,缺乏道德责任践行的制度保证 | 第41-42页 |
二、责任制度不完善,缺乏责任制度运行的机制保障 | 第42页 |
第三节 道德教育的失误 | 第42-43页 |
一、政治色彩过于浓厚,责任教育略显空洞 | 第42-43页 |
二、责任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 | 第43页 |
第四节 一些大众传媒的失职 | 第43-44页 |
一、大众传媒道德标准的缺失 | 第43-44页 |
二、大众媒体宣导责任的缺失 | 第44页 |
第五节 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不够 | 第44-47页 |
第五章 多管齐下提高公民道德责任意识 | 第47-59页 |
第一节 加强道德责任教育 | 第47-50页 |
一、责任教育要遵循立足现实、与时俱进的原则 | 第47-48页 |
二、责任教育要分清层次,对不同的群体侧重不同的教育 | 第48-49页 |
三、责任教育要遵循教育规律,实现责任教育方式的创新 | 第49-50页 |
第二节 强化公民角色认知 | 第50-52页 |
一、明确公民的角色规范认识,增强公民的权利意识 | 第50-51页 |
二、培养公民的主体性意识,增强公民的主人翁意识 | 第51-52页 |
第三节 重视道德责任践履 | 第52-53页 |
一、重点抓好学校的道德责任实践 | 第52-53页 |
二、将道德责任实践融入现实生活 | 第53页 |
第四节 健全相关责任制度 | 第53-56页 |
一、促进公民道德责任制度化、规范化 | 第54-55页 |
二、加大公民道德责任制度的执行力度 | 第55-56页 |
三、完善公民道德责任履行的相关机制 | 第56页 |
第五节 传承优秀传统道德责任文化 | 第56-59页 |
一、学校要开设传统道德责任文化的相关课程 | 第57-58页 |
二、大众传媒要开设宣扬传统道德责任文化的专栏 | 第58-59页 |
结语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个人简历 | 第69-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