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1-19页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1-13页 |
·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 第13页 |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国内关于大学生村官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国内关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7-19页 |
第2章 大学生村官相关概念和村官政策的提出 | 第19-32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1页 |
·农村基层组织 | 第19页 |
·大学生村官 | 第19-20页 |
·大学生村官与“村官”的区别 | 第20-21页 |
·我国大学生村官政策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21-28页 |
·国家宏观战略的重大调整 | 第21-23页 |
·新农村建设急需大批优秀人才 | 第23-25页 |
·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的需要 | 第25-27页 |
·大学生村官计划的政策驱动 | 第27-28页 |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出台与发展 | 第28-32页 |
·自发探索阶段 | 第28-29页 |
·稳定推行阶段 | 第29-30页 |
·全面展开阶段 | 第30-32页 |
第3章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实施大学生村官政策的意义 | 第32-40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 第32-33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 第33-35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农村管理体制创新 | 第35-36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落实 | 第36-37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 第37-38页 |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 第38-40页 |
第4章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运行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0-72页 |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现状 | 第40-41页 |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及措施 | 第41-45页 |
·大学生村官的选聘 | 第41-42页 |
·大学生村官的任用 | 第42-43页 |
·大学生村官的待遇 | 第43页 |
·大学生村官的监督与管理 | 第43-44页 |
·大学生村官的激励政策 | 第44-45页 |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面临问题的调查与分析 | 第45-72页 |
·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第45-47页 |
·样本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47-60页 |
·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中的整体满意度分析 | 第60-61页 |
·各因子水平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差异性分析 | 第61-65页 |
·人口统计特征变量下的大学生村官政策满意度差异分析 | 第65-69页 |
·影响南阳市大学生村官政策推行的因素 | 第69-72页 |
第5章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中大学生村官政策的若干思考 | 第72-100页 |
·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 | 第72-82页 |
·明确大学生村官计划相关政策 | 第72-73页 |
·规范大学生村官选聘机制 | 第73-75页 |
·健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机制 | 第75-76页 |
·做好大学生村官日常管理工作 | 第76-79页 |
·完善大学生村官后续保障制度 | 第79-82页 |
·优化大学生村官政策执行的环境氛围 | 第82-90页 |
·社会舆论支持 | 第82-83页 |
·国家政策支持 | 第83-86页 |
·基层组织支持 | 第86-87页 |
·教育资源支持 | 第87-90页 |
·加强大学生村官政策目标群体的内涵建设 | 第90-100页 |
·加强大学生村官责任意识建设,提高工作责任心 | 第90-92页 |
·加强大学生村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 第92-93页 |
·加强大学生村官科普知识的学习,提高信息服务化水平 | 第93-94页 |
·注意培养大学生村官发展农村经济的引导能力 | 第94-96页 |
·注重锻炼和培养大学生村官驾驭“村支”两委关系的组织能力 | 第96-97页 |
·加强大学生村官熟悉和管理村务党务的工作能力 | 第97-100页 |
第6章 结语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09-111页 |
附录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