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及任务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国外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 | 第11-12页 |
·国内城乡非建设用地规划 | 第12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2-16页 |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2-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非建设用地保护规划的基本理论 | 第16-18页 |
·非建设用地概念 | 第16页 |
·基本农田保护相关理论 | 第16-18页 |
·"反规划"理念与生态基础设施 | 第18-24页 |
·"反规划"理念 | 第18-19页 |
·景观安全格局概念 | 第19页 |
·生态基础设施及模型的建立 | 第19-23页 |
·"反规划"理念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关系 | 第23-24页 |
3. 京山县区域概况 | 第24-30页 |
·研究区域的概况 | 第24-28页 |
·自然景观特征 | 第24-25页 |
·生物景观特征 | 第25-26页 |
·人文景观特征 | 第26页 |
·土地利用现状特征 | 第26-28页 |
·京山县主要非建设用地保护变化特征 | 第28-30页 |
4. 京山县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总体规划 | 第30-45页 |
·景观过程分析 | 第30-33页 |
·自然非生物过程分析 | 第30-31页 |
·生物过程分析 | 第31页 |
·土地利用发展过程分析 | 第31-33页 |
·景观过程评价 | 第33-35页 |
·乡土历史文化景观保护和游憩过程受到干扰 | 第33-34页 |
·土地生态系统保护压力增大 | 第34页 |
·生物过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难度加大 | 第34-35页 |
·景观过程改变—区域生态基础设施总体格局的建立 | 第35-45页 |
·乡土文化景观安全格局 | 第35-38页 |
·水土保持安全格局 | 第38-39页 |
·生物保护安全格局 | 第39-41页 |
·游憩安全格局 | 第41-43页 |
·区域EI整体布局 | 第43-45页 |
5.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主要非建设用地空间布局的确定 | 第45-52页 |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基本农田数量分析 | 第45-48页 |
·耕地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 第45-46页 |
·不同EI范围耕地数量分析 | 第46-47页 |
·基本农田数量的确定 | 第47-48页 |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数量分析 | 第48-50页 |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数量的分析 | 第48-49页 |
·自然和人文景观保护区的确定 | 第49-50页 |
·基于"反规划"理念的林地资源数量分析 | 第50-51页 |
·林地保护区数量的分析 | 第50页 |
·林地资源保护区数量的确定 | 第50-51页 |
·划定区域主要非建设用地基本生态控制线 | 第51-52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2页 |
·存在的不足和建议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个人简介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