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1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 ·研究进展 | 第14-20页 |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影响因子 | 第15-18页 |
| ·土壤有机碳官能团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土壤团聚体测定方法 | 第19页 |
|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研究 | 第19-20页 |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 第20-21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1-28页 |
| ·研究地区自然概况 | 第21-22页 |
| ·研究内容 | 第22页 |
|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特征 | 第22页 |
|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官能团分布特征 | 第22页 |
| ·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团聚体抗侵蚀特征 | 第22页 |
| ·研究方法 | 第22-27页 |
| ·样地设置及样品采集 | 第22-24页 |
| ·土壤团聚体结构测定方法 | 第24-26页 |
| ·数据处理 | 第26-27页 |
| ·技术路线 | 第27-28页 |
| 第三章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28-41页 |
| ·引言 | 第28页 |
| ·应用传统方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28-35页 |
| ·干筛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28-31页 |
| ·Yoder 法测定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31-35页 |
| ·应用 Le Bissonnais 方法测定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35-38页 |
| ·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35-36页 |
| ·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36-37页 |
| ·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 | 第37-38页 |
| ·讨论 | 第38-39页 |
| ·干筛法和 Yoder 法分析土壤团聚体结果差异 | 第38页 |
| ·不同植被类型对土壤团聚体粒径分布的影响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不同侵蚀环境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第41-49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不同侵蚀环境>0.25 毫米土壤团聚体含量 | 第41-43页 |
| ·不同侵蚀环境土壤团聚体团聚体相对消散系数 | 第43-44页 |
| ·不同侵蚀环境土壤团聚体稳定性评价 | 第44-47页 |
| ·讨论 | 第47-48页 |
| ·不同侵蚀环境对>0.25 毫米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影响 | 第47页 |
| ·不同侵蚀环境对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影响 | 第47-48页 |
| ·小结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抗蚀性评价 | 第49-63页 |
| ·引言 | 第49-50页 |
| ·不同方法下 3 种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计算 | 第50-53页 |
| ·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 第50-51页 |
| ·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 第51-52页 |
| ·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 | 第52-53页 |
| ·不同方法下 3 种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计算 | 第53-56页 |
| ·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 | 第53-54页 |
| ·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 | 第54-55页 |
| ·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 | 第55-56页 |
| ·不同处理方法对土壤团聚体可蚀性因子 K 值影响 | 第56-59页 |
| ·森林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可蚀性 K 值变化 | 第56-57页 |
| ·森林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可蚀性 K 值变化 | 第57-58页 |
| ·草原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可蚀性 K 值变化 | 第58-59页 |
| ·四种处理方法测定的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结果的相关性分析 | 第59-61页 |
| ·讨论 | 第61-62页 |
| ·植被类型对 MWD 和 GMD 的影响 | 第61页 |
| ·植被类型对土壤抗蚀性因子 K 值的影响 | 第61页 |
| ·LB 法 3 种处理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破坏机制的现实意义 | 第61-62页 |
| ·Le Bissonnais 法与 Yoder 法比较 | 第62页 |
| ·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应用 XANES 研究三种植被类型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官能团特征 | 第63-69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XANES 测定 SOC 官能团图谱特征 | 第63-67页 |
| ·讨论 | 第67-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2页 |
| ·研究结论 | 第69-70页 |
|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 ·创新点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