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1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4-17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研究依据 | 第17-19页 |
·理论依据 | 第17-19页 |
·研究现实依据 | 第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论文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水污染治理中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 第21-33页 |
·工程措施及其应用 | 第21-25页 |
·工程措施的含义 | 第21页 |
·工程措施的类型 | 第21-22页 |
·适用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及农村水污染治理的工程措施 | 第22-24页 |
·工程措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非工程措施的含义 | 第25-30页 |
·非工程措施的定义 | 第25-27页 |
·非工程措施的特点 | 第27页 |
·非工程措施的作用 | 第27-29页 |
·非工程措施形成的原因 | 第29-30页 |
·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关系 | 第30-33页 |
·从社会的技术需求和研究者的技术供给看 | 第30页 |
·从非工程措施对工程措施的反作用看 | 第30-33页 |
第三章 我国水污染及其治理现状 | 第33-42页 |
·我国水体污染现状 | 第33-35页 |
·水体污染排放水平较高 | 第34页 |
·水污染治理落后,利用效率低 | 第34页 |
·新型多样化的水体污染问题不断呈现 | 第34页 |
·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 第34页 |
·饮水用安全无保障 | 第34-35页 |
·我国水污染的主要类型 | 第35-36页 |
·企业工业化的污染 | 第35页 |
·农业非点源污染 | 第35-36页 |
·生活污水 | 第36页 |
·我国水污染治理重点 | 第36-37页 |
·杨凌水污染治理现状 | 第37-42页 |
·杨凌水自然资源及社会状况 | 第37-38页 |
·杨凌水污染现状 | 第38页 |
·杨凌水污染治理现状 | 第38-42页 |
第四章 水污染治理的困境 | 第42-48页 |
·我国水污染治理难点 | 第42-44页 |
·管理体制因素 | 第42页 |
·技术因素 | 第42-43页 |
·法律法规因素 | 第43页 |
·意识因素 | 第43-44页 |
·杨凌在水污染治理中存在的局限 | 第44-48页 |
·工程措施应用效果差 | 第44页 |
·公众参与程度低 | 第44-45页 |
·高干渠污染严重,沿线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 第45-46页 |
·污水减排难度大 | 第46页 |
·污水管理制度缺位 | 第46页 |
·政府职权范围不明确 | 第46页 |
·用水效率低、浪费严重 | 第46-48页 |
第五章 水污染治理的出路与对策 | 第48-55页 |
·治理理念的转变 | 第48-49页 |
·从人水关系的高度,认识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 | 第48页 |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水资源永续利用为目标进行污染治理 | 第48-49页 |
·摆脱对工程措施的过分依赖 | 第49页 |
·强化非工程措施 | 第49-51页 |
·完善水污染治理措施的建议 | 第51-55页 |
·全面科学规划,合理企业布局 | 第51页 |
·明确防治思路,加强污染源控制 | 第51页 |
·制定科学合理的水环境目标,建立健全的水管理机制 | 第51-52页 |
·强化农村水环境管理能力建设改,变农村社区水费制度 | 第52页 |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参与的意识和积极性 | 第52-53页 |
·推广农村小规模的污染治理技术 | 第53-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