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0-12页 |
一、《共产党宣言》中和谐社会思想的形成 | 第12-20页 |
(一) 实践来源:资本主义社会的“非人”性 | 第12-15页 |
(二) 理论来源: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观 | 第15-17页 |
(三) 思想历程:空想到科学的蜕变 | 第17-20页 |
二、《共产党宣言》中和谐社会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26页 |
(一) 《共产党宣言》中的和谐社会的历史内涵 | 第20-22页 |
(二)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 第22-24页 |
(三) 和谐社会的实现路径:无产阶级革命 | 第24-25页 |
(四) 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共产党的领导 | 第25-26页 |
三、对《共产党宣言》中和谐社会思想的评价 | 第26-31页 |
(一) 《宣言》中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意义 | 第26-28页 |
(二) 《宣言》和谐社会思想的历史局限性 | 第28-31页 |
四、《共产党宣言》和谐社会思想的当代启示 | 第31-37页 |
(一) 人的现代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和必然要求 | 第31-32页 |
(二) 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 | 第32-34页 |
(三) 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 第34-35页 |
(四)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要求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40-41页 |
后记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