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7-13页 |
·病原学 | 第7-8页 |
·病毒的形态 | 第7页 |
·理化性质 | 第7-8页 |
·羊痘病毒基因组学 | 第8-9页 |
·病毒的致病机理 | 第9页 |
·流行病学 | 第9-10页 |
·传染源与易感动物 | 第9页 |
·传播途径 | 第9页 |
·地理分布 | 第9-10页 |
·分子流行病学 | 第10页 |
·临床症状 | 第10-11页 |
·诊断方法 | 第11-12页 |
·临床诊断 | 第11页 |
·实验室诊断 | 第11-12页 |
·免疫与疫苗 | 第12页 |
·山羊痘病毒蛋白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山羊痘病毒ORF31/ORF117/ORF72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 第13-22页 |
·材料 | 第13页 |
·细胞系、菌株和载体 | 第13页 |
·主要试剂 | 第13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13页 |
·实验方法 | 第13-17页 |
·病毒的分离培养 | 第13-14页 |
·病毒DNA的提取 | 第14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14-17页 |
·目的基因的序列分析 | 第17页 |
·结果 | 第17-21页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第17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17-18页 |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8页 |
·理化性质参数 | 第18-20页 |
·跨膜结构的预测分析 | 第20页 |
·信号肽序列的预测分析 | 第20页 |
·二级结构的预测分析 | 第20-21页 |
·讨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山羊痘病毒ORF31/ORF117/ORF72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 第22-37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载体与菌种 | 第22页 |
·主要试剂 | 第22页 |
·培养基与溶液 | 第22-23页 |
·方法 | 第23-27页 |
·目的基因的扩增和回收 | 第23-24页 |
·目的基因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 | 第24-26页 |
·目的基因的诱导表达及条件优化 | 第26页 |
·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纯化 | 第26-27页 |
·纯化的pE30T-31/pET30-117/pET30-72重组蛋白分析 | 第27页 |
·结果 | 第27-35页 |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 第27-28页 |
·重组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28页 |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及其表达条件优化 | 第28-33页 |
·目的蛋白的纯化和定量 | 第33-35页 |
·目的蛋白的western-blotting检测 | 第35页 |
·讨论 | 第35-37页 |
第四章 山羊痘病毒ORF72蛋白的酶活力分析 | 第37-46页 |
·材料 | 第37-38页 |
·材料和试剂 | 第37页 |
·仪器 | 第37页 |
·溶液 | 第37-38页 |
·方法 | 第38-39页 |
·ORF72蛋白的磷酸酶活力鉴定 | 第38页 |
·酶的最适pH值 | 第38页 |
·酶的最适温度 | 第38页 |
·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页 |
·磷酸酶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38-39页 |
·结果分析 | 第39-45页 |
·ORF72蛋白的最适pH值 | 第39页 |
·ORF72蛋白的最适温度 | 第39-41页 |
·不同金属离子对ORF72蛋白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4页 |
·化学修饰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4-45页 |
·磷酸酶抑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 | 第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介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