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 ·课题提出的意义及背景 | 第12-19页 |
| ·氮氧化物的产生极其危害 | 第12-14页 |
| ·氮氧化物的去除方法 | 第14-19页 |
| ·等离子体用于氮氧化物的脱除 | 第19-20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的意义及目的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基本理论 | 第22-30页 |
| ·等离子体概述 | 第22-23页 |
| ·等离子体概念 | 第22页 |
| ·等离子体性质及分类 | 第22-23页 |
| ·低温等离子体 | 第23-26页 |
| ·低温等离子体的特点 | 第23-24页 |
| ·低温等离子体的分类 | 第24-26页 |
| ·介质阻挡放电 | 第26-30页 |
|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类型 | 第26-27页 |
| ·介质阻挡放电的特点 | 第27-28页 |
| ·介质阻挡放电的物理过程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实验装置及实验步骤 | 第30-34页 |
| ·实验装置 | 第30-33页 |
| ·气体配置单元 | 第30-31页 |
| ·放电反应单元 | 第31-32页 |
| ·分析检测单元 | 第32-33页 |
| ·实验步骤 | 第33-34页 |
| 第四章 双介质阻挡反应器的结果与讨论 | 第34-56页 |
| ·峰值电压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34-36页 |
| ·O_2含量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36-38页 |
| ·初始浓度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38-40页 |
| ·气体流量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等离子体产生臭氧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41-48页 |
| ·O_2单独经过等离子体后与NO和N_2混合 | 第42-44页 |
| ·O_2+N_2先经过等离子体后与NO混合 | 第44-46页 |
| ·O_2+N_2+NO共同经过等离子体 | 第46-47页 |
| ·三种情况的对比 | 第47-48页 |
| ·不同流量的O_2经等离子体后与N_2和NO混合 | 第48-49页 |
| ·不同粒径的陶粒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49-51页 |
| ·催化剂Cu-ZSM-5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1-52页 |
| ·催化剂的活性评价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6页 |
| 第五章 线-管反应器的结果与讨论 | 第56-68页 |
| ·不同O_2含量对氮氧化物浓度的影响 | 第56-59页 |
| ·没有NO通入时不同O_2含量对NO和NO_2浓度的影响 | 第56-58页 |
| ·有NO通入时O_2含量对NO浓度的影响 | 第58-59页 |
| ·气体流量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59-61页 |
| ·初始浓度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61-63页 |
| ·电极尺寸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反应器的管径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2页 |
| ·本文结论 | 第68-70页 |
| ·本文展望 | 第70-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