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目录 | 第9-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柴胡的植物化学和药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主要皂苷类(Saponins)成分及其活性 | 第13-14页 |
·多糖类(Polysaccharoses)成分的活性 | 第14-15页 |
·挥发油类(Volatile Oil)成分的药理活性 | 第15页 |
·黄酮类(Flavonoids)成分的药理活性 | 第15-16页 |
·多炔类(Polyacetylenes)成分的活性 | 第16页 |
·其它成分活性 | 第16-17页 |
·我国柴胡的种质资源现状及其应用前景 | 第17-20页 |
·我国柴胡种质资源概况 | 第17-18页 |
·我国柴胡的育种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柴胡种质资源研究前景 | 第20页 |
·北柴胡种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20-24页 |
·北柴胡的果实发育 | 第20-21页 |
·北柴胡的果实形态与化学成分 | 第21-22页 |
·北柴胡种子的休眠特性 | 第22页 |
·北柴胡种子的贮藏特性 | 第22页 |
·北柴胡种子的萌发特性 | 第22-24页 |
·作物种子采收与贮藏研究状况 | 第24-26页 |
·种子的采收和成熟度对其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24-25页 |
·种子贮藏过程中内含物的变化 | 第25页 |
·种子劣变的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2. 目前研究中的问题和本研究意义 | 第26-27页 |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7-31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仪器 | 第27页 |
·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采收期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影响的试验设计 | 第27-28页 |
·成熟度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影响的试验设计 | 第28页 |
·生长部位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影响的试验设计 | 第28页 |
·带株阴干采收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影响的试验设计 | 第28页 |
·青川北柴胡种子的劣变研究试验设计 | 第28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8-31页 |
·单株种子产量统计 | 第28页 |
·种子重量和外形分析 | 第28-29页 |
·种子吸水曲线测定 | 第29页 |
·种子萌发参数测定 | 第29页 |
·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测定 | 第29页 |
·种子解剖结构观察 | 第29页 |
·种子香豆素含量的荧光相对定量 | 第29-30页 |
·种子的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测定 | 第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1-52页 |
·采收期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 第31-37页 |
·采收期对种子单株产量及空瘪率的影响 | 第31-32页 |
·采收期对种子的外观大小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32页 |
·采收期对种子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采收期对种子萌发指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采收期对种子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采收期对种子的胚率和采后胚率变化的影响 | 第35页 |
·采收期对种子的香豆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Topsis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和质量 | 第36-37页 |
·成熟度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的影响 | 第37-41页 |
·成熟度对种子外观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37页 |
·成熟度对种子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成熟度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38-39页 |
·成熟度对种子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39页 |
·成熟度对种子胚率及采后胚率变化的影响 | 第39-40页 |
·成熟度对种子香豆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Topsis法综合比较4种成熟度种子的萌发质量 | 第41页 |
·生长部位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的影响 | 第41-45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外观大小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41-42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42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42-43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胚率及采后胚率变化的影响 | 第44页 |
·生长部位对种子香豆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带株阴干采收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 第45-50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单株产量及空瘪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的外观大小和千粒重的影响 | 第46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吸水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萌发指数的影响 | 第47-48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8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的胚率和采后胚率变化的影响 | 第48-49页 |
·采收方式对种子的香豆素相对含量的影响 | 第49页 |
·两种采收方式种子的产量质量比较 | 第49-50页 |
·青川北柴胡种子劣变机制研究 | 第50-52页 |
·人工老化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主要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人工老化对青川北柴胡种子的膜损伤效应 | 第51-52页 |
·人工老化对青川北柴胡种子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52页 |
·人工老化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 第5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2-55页 |
·采收期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的影响 | 第52-53页 |
·成熟度对青川北柴胡种子质量的影响 | 第53页 |
·不同部位青川北柴胡种子的萌发质量比较 | 第53-54页 |
·带株阴干采收对青川北柴胡种子产量质量的影响 | 第54页 |
·青川北柴胡种子的劣变机制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录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