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国内、外轻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 第9-10页 |
1.1.1 我国轻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 第9-10页 |
1.1.2 国外轻型钢结构建筑的发展 | 第10页 |
1.2 楼板体系发展与应用 | 第10-12页 |
1.2.1 目前采用的主要楼板体系 | 第10-11页 |
1.2.2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11-12页 |
1.3 楼板振动舒适性的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1 国内、外舒适度的研究 | 第12-13页 |
1.3.2 国外具有楼板舒适性的研究标准 | 第13页 |
1.4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5 课题来源和主要工作 | 第14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14页 |
1.5.2 主要工作 | 第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新型钢承板优化设计 | 第16-31页 |
2.1 引言 | 第16页 |
2.2 优化方法与软件介绍 | 第16-21页 |
2.2.1 优化方法介绍 | 第16-19页 |
2.2.2 软件介绍 | 第19-21页 |
2.3 新型钢承板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 第21-27页 |
2.3.1 设计变量 | 第21-22页 |
2.3.2 目标函数 | 第22-24页 |
2.3.3 约束方程 | 第24-27页 |
2.3.3.1 约束方程的定义 | 第24-25页 |
2.3.3.2 约束方程的建立 | 第25-27页 |
2.4 MATLAB优化计算 | 第27-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页 |
参考文献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型钢承板动力特性的计算 | 第31-40页 |
3.1 引言 | 第31页 |
3.2 有限元方法的理论知识 | 第31-33页 |
3.2.1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 第31-32页 |
3.2.1.1 有限元方法的发展 | 第31-32页 |
3.2.1.2 有限元的理论思路 | 第32页 |
3.2.2 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32页 |
3.2.3 有限单元法在结构动力学中的应用 | 第32-33页 |
3.3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验证 | 第33-36页 |
3.3.1 简支梁在无阻尼下的自由振动 | 第33-34页 |
3.3.2 简支梁在无阻尼下的受迫振动 | 第34页 |
3.3.3 有限元计算 | 第34-36页 |
3.3.3.1 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和简化 | 第34-35页 |
3.3.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3.3.3.3 模型验证 | 第35-36页 |
3.4 新型钢承板动力特性计算 | 第36-3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0页 |
第四章 行走激励下新型钢承板动力响应研究 | 第40-52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人行走产生的楼板动力响应 | 第40-46页 |
4.2.1 激励模型建立 | 第41-43页 |
4.2.2 时程分析计算 | 第43-46页 |
4.2.2.1 时程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4.2.2.2 楼板的振动方程 | 第44-45页 |
4.2.2.3 行走激励的确定 | 第45-46页 |
4.3 最大加速度反应分析 | 第46-49页 |
4.3.1 不同跨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阻尼比的影响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第五章 新型钢承板舒适度的研究 | 第52-68页 |
5.1 引言 | 第52-53页 |
5.2 环境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 第53页 |
5.3 振动舒适度标准 | 第53-58页 |
5.3.1 主要评价指标 | 第54页 |
5.3.2 振动舒适度的评价 | 第54-58页 |
5.4 振动结构中人的烦恼率 | 第58-60页 |
5.4.1 烦恼率的计算 | 第59-60页 |
5.4.2 烦恼率量化判断标准 | 第60页 |
5.5 新型钢承板舒适度验算 | 第60-63页 |
5.6 新型钢承板烦恼率标准与振动舒适度标准的比较 | 第63-6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本课题主要研究工作及重要结论 | 第6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8-70页 |
附录1 | 第70-75页 |
附录2 | 第75-76页 |
附录3 | 第76-77页 |
附录4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