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内科论文

电针大肠经合穴曲池对功能性腹泻患者r-fMRI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英文缩略语表第1-8页
中文摘要第8-11页
Abstract第11-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一部分 临床试验第16-29页
 1. 临床试验对象第16-18页
   ·试验对象的来源第16页
   ·试验对象的选择标准第16-18页
     ·诊断标准第16页
     ·纳入标准第16-17页
     ·排除标准第17页
     ·脱落标准第17-18页
     ·剔除标准第18页
     ·终止试验标准第18页
 2. 试验设备与试验用具第18-19页
   ·试验设备第18页
   ·试验用具第18-19页
 3. 试验前准备第19-20页
   ·针刺应答预试验第19页
   ·试验前被试指导第19-20页
 4. 试验方案第20-26页
   ·对照与分组第20-21页
   ·针刺试验方案设计第21-22页
   ·RESTING-STATE FMRI成像方案设计第22-26页
 5 观察指标-激活脑区的功能连接第26-27页
   ·感兴趣区的选择第26页
   ·观察指标一功能连接第26-27页
 6. 统计学分析第27-28页
 7. 试验路线图第28-29页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第29-42页
 1. 试验完成情况第29页
 2. 两组电针前静息状态激活脑功能区的分析第29-33页
   ·电针曲池穴前静息态激活的脑区第30-31页
   ·电针非经非穴前静息态激活的脑区第31-33页
 3. 两组电针刺激状态下激活脑区的分析第33-37页
   ·电针曲池穴时激活的脑区第33-35页
   ·电针非经非穴时激活的脑区第35-37页
 4 两组自身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差异的比较第37-40页
   ·电针曲池穴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第37-38页
   ·电针非经非穴前后(静息态与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第38-40页
 5 两组之间电针刺激态脑功能连接的差异第40-42页
第三部分 讨论第42-59页
 1 西医对功能性腹泻的认识第42-43页
   ·西医对功能性腹泻发病机制的认识第42页
   ·西医对功能性腹泻的治疗第42-43页
 2 中医对功能性腹泻的认识第43-46页
   ·中医对功能性腹泻病因病机的认识第44页
   ·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研究进展第44-46页
 3 选择经合穴曲池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依据第46-48页
   ·针灸合穴理论及中医对曲池穴的认识第46-47页
     ·大肠经合穴曲池治疗肠腑疾病的临床应用第47页
   ·大肠经合穴曲池治疗肠腑疾病的实验研究第47-48页
 4 基于R-FMRI脑功能连接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及优势第48-51页
   ·基于R-FMRI脑功能连接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第48-51页
     ·静息态fMRI第48-49页
     ·脑功能连接第49-50页
     ·基于R-FMRI脑功能连接在针刺研究中的应用第50-51页
   ·基于R-FMRI脑功能连接在针刺研究中的优势第51页
 5. 电针曲池穴与ACC存在脑功能连接脑区的效应分析第51-57页
   ·功能性腹泻患者可能存在异常的默认网络第51-53页
   ·电针曲池穴能够使内脏感觉中枢脑区功能连接减弱第53-56页
   ·电针曲池穴能够有效抑制负性情绪第56页
   ·电针曲池穴激活的某些小脑脑区有可能参与内脏活动调节第56-57页
 7 总结与展望第57-59页
结论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5页
附录第65-81页
 附录一:实验记录表第65-69页
 附录二:BRODMANN分区简介第69-71页
 附录三:试验图片第71-72页
 附录四:综述第72-81页
  参考文献第79-81页
 附录五: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课题及发表的文章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温阳振衰颗粒对阿霉素诱导性慢性心衰模型兔的作用及其对心肌JNK表达的影响实验研究
下一篇:隔药饼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MTL、GAS、VIP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