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内传播学的相关研究分析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中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论述 | 第14-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电视传媒节目类型及其社会功能 | 第17-26页 |
·电视传媒的概念及特征 | 第17页 |
·电视传媒发展概况 | 第17-19页 |
·国外电视传播的发展情况 | 第17-18页 |
·国内电视传播的发展情况 | 第18-19页 |
·我国电视节目的大致类型及其主要功能 | 第19-26页 |
·新闻类节目 | 第20-21页 |
·娱乐类节目 | 第21-23页 |
·教育类节目 | 第23-24页 |
·服务类节目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电视传媒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性 | 第26-30页 |
·中国电视的根本属性 | 第26页 |
·电视对国家政治的影响 | 第26-27页 |
·中国电视必须讲政治的必然性 | 第27-30页 |
·中国电视的根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讲政治 | 第28页 |
·中国电视的基本任务决定了它必须讲政治 | 第28-30页 |
第四章 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 第30-37页 |
·媒体环境复杂,冲击主流道德文化 | 第30-31页 |
·国内电视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良莠不齐的发展态势 | 第30页 |
·港澳台媒体抢占内陆电视市场 | 第30页 |
·外国媒体对国内电视市场的挤占 | 第30-31页 |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 | 第31-33页 |
·电视节目传播品位低下 | 第31-32页 |
·虚假商业广告泛滥 | 第32页 |
·舆论报道的导向性出现偏差 | 第32-33页 |
·电视传播过程中的人文内涵缺失 | 第33-35页 |
·传播品位低俗不堪 | 第33-34页 |
·“弱智化”、“审丑化”电视节目盛行 | 第34-35页 |
·传播模式单一,缺乏创新 | 第35页 |
·从业者违背职业道德 | 第35-37页 |
第五章 以求职类电视节目《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为例分析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情况 | 第37-45页 |
·节目设置 | 第37-38页 |
·节目定位 | 第38-39页 |
·节目特点 | 第39-40页 |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的市场反响 | 第40-45页 |
·节目教育功能问卷调查 | 第41-42页 |
·受众对《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满意度调查 | 第42-43页 |
·观众对职场类节目的需要 | 第43-45页 |
第六章 电视传媒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有效发挥的解决途径 | 第45-48页 |
·更新教育观念,促进电视传播教育功能发挥 | 第45-46页 |
·加强“软”、“硬”结合,提高电视传媒“控制”能力建设 | 第46页 |
·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电视传媒载体运行机制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 | 第52页 |
表1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问卷调查统计 | 第52页 |
表2 《职来职往》与《非你莫属》问卷调查表 | 第52页 |
附表3 职场类真人秀节目观众需求调查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