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6页 |
·偶氮染料及特点 | 第12-13页 |
·高级氧化技术及特点 | 第13页 |
·基于羟基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基于硫酸根自由基的高级氧化技术 | 第14-16页 |
·传统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催化过氧化氢产生羟基自由基的方法 | 第16页 |
·活化过硫酸盐产生硫酸根自由基的方法 | 第16-17页 |
·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存在的不足 | 第17页 |
·硫酸根自由基降解有机物的局限性 | 第17-19页 |
·新型高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新型高级氧化技术 | 第19页 |
·复合氧化剂的类型 | 第19-20页 |
·二价铁离子作为催化剂的优势性 | 第20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20-23页 |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20-21页 |
·论文的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论文的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二章 Fe~(2+)催化 H_2O_2、 Na_2S_2O_8、 Na_2S_2O_8- H_2O_2降解橙黄 G 的对比研究 | 第23-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7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3-24页 |
·实验步骤 | 第24页 |
·分析方法 | 第24-2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7-37页 |
·Fe~(2+)/H_2O_2体系降解橙黄 G | 第27-29页 |
·Fe~(2+)Na_2S_2O_8体系降解橙黄 G | 第29-31页 |
·Fe~(2+)Na_2S_2O_8-H_2O_2体系降解橙黄 G | 第31-32页 |
·分子探针辨别 Fe~(2+)/Na_2S_2O_8-H_2O_2体系主导自由基 | 第32-34页 |
·Fe~(2+)Na_2S_2O_8-H_2O_2体系降解橙黄 G 的优势性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三章 Fe~(2+)/Na_2S_2O_8-H 2O2体系降解橙黄 G 的影响研究 | 第38-4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分析方法 | 第39-4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OG 降解率的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Fe~(2+)初始浓度对 OG 降解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Na_2S_2O_8- H_2O_2摩尔比对 OG 降解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摩尔比恒定下 Na_2S_2O_8- H_2O_2初始浓度对 O G 降解率的影响 | 第44-45页 |
·初始 p H 对 O G 降解率的影响 | 第45-46页 |
·Fe~(2+)Na_2S_2O_8-H_2O_2体系降解橙黄 G 的动力学 | 第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Fe~(2+)Na_2S_2O_8-H_2O_2体系中铁的形态变化特征研究 | 第48-5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8-51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48-49页 |
·实验步骤 | 第49-51页 |
·分析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1-56页 |
·Fe~(2+)/Na_2S_2O_8-H_2O_2反应体系中 Fe~(3+)水解形态的分布 | 第51-53页 |
·水解度 B*对 Fe~(3+)水解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53-54页 |
·Na_2S_2O_8- H_2O_2浓度对 Fe~(3+)水解形态分布的影响 | 第54-55页 |
·Fe~(3+)水解形态对 Na_2S_2O_8- H_2O_2分解的影响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p H= 3 条件下 Fe~(2+)Na_2S_2O_8- H_2O_2体系降解橙黄 G 的机理研究 | 第57-6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57-58页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7页 |
·实验步骤 | 第57-58页 |
·分析方法 | 第5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8-63页 |
·pH=3 条件下 Fe~(2+)/ Na_2S_2O_8- H_2O_2体系的自由基变化趋势 | 第58-59页 |
·pH=3 条件不同时间的 UV-vis 分析 | 第59-60页 |
·pH=3 条件不同时间的 GC - MS 分析 | 第60-61页 |
·pH=3 条件下橙黄 G 可能的降解途径 | 第61-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件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