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论文的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9-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9-11页 |
|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组织结构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LTE 系统介绍 | 第13-24页 |
| ·LTE 系统综述 | 第13-15页 |
| ·LTE 的协议栈 | 第15-17页 |
| ·用户平面 | 第15-16页 |
| ·控制平面 | 第16-17页 |
| ·LTE 的关键技术 | 第17-21页 |
| ·正交频分多址技术 | 第17-18页 |
| ·多天线 MIMO 技术 | 第18-21页 |
| ·LTE 的 QoS 特性 | 第21-23页 |
|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LTE 接入控制技术 | 第24-37页 |
| ·LTE 接入控制概述 | 第24-27页 |
| ·随机接入过程 | 第24-25页 |
| ·接入控制的目的及应用场景 | 第25-26页 |
| ·接入控制管理的评价标准 | 第26-27页 |
| ·基本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27-31页 |
| ·基于门限值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28-29页 |
| ·基于接入概率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29页 |
| ·静态接入控制算法 | 第29-30页 |
| ·动态接入控制算法 | 第30-31页 |
| ·其他接入控制算法 | 第31-35页 |
| ·CS\CP\VP 混合式接入控制算法 | 第31-32页 |
| ·避免小区间干扰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32-34页 |
| ·阴影簇算法(Shadow Cluster) | 第34-35页 |
| ·LTE 接入控制算法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现有接入控制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37-52页 |
| ·LTE 接入控制仿真环境设计说明 | 第37-39页 |
| ·仿真的基本过程 | 第37-38页 |
| ·MCS 的确定 | 第38-39页 |
| ·基于负载率的接入控制算法仿真 | 第39-45页 |
| ·算法简述 | 第39-41页 |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41-42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2-45页 |
| ·分数功率控制接入算法仿真 | 第45-51页 |
| ·算法简述 | 第45-46页 |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46-4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48-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基于筛选机制的接入控制算法研究 | 第52-67页 |
| ·一种基于筛选机制的接入控制算法 | 第52-56页 |
| ·小区负载率的计算 | 第52-53页 |
| ·筛选的实现方法 | 第53-55页 |
| ·算法实现流程 | 第55-56页 |
| ·仿真过程及分析 | 第56-65页 |
| ·系统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 ·仿真实施过程 | 第57-59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 附录 缩写索引 | 第70-7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
| 附件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