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金属盐改性秸秆对水中低浓度磷的吸附特征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6页
   ·水体富营养化第13-14页
   ·低浓度含磷配水的来源与形式第14-15页
   ·废水深度除磷的意义第15-16页
   ·吸附法在水溶液除磷技术中的应用第16-18页
   ·农作物秸秆的研究现状第18-23页
     ·农作物秸秆的组份第18-20页
     ·农作物秸秆的改性第20-23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目的和内容第23-26页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第23-24页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4-26页
第二章 铝盐与铁盐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第26-36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6-30页
     ·小麦秸秆的来源第26页
     ·实验试剂及实验仪器第26-28页
     ·测定方法第28-29页
     ·吸附实验方法第29-30页
   ·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第30-35页
     ·改性秸秆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第30页
     ·改性秸秆组份分析第30-31页
     ·金属盐投加量的单因素实验分析第31-33页
     ·改性机理分析第33-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铝盐与铁盐改性秸秆的表征分析与吸附研究第36-50页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36页
   ·实验方法第36-38页
     ·材料表征方法第36-37页
     ·静态吸附实验方法第37-38页
   ·表征结果分析第38-44页
     ·外观色泽变化第38-39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39-40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40-41页
     ·X 射线衍射分析第41-42页
     ·Zeta 表面电位分析第42页
     ·热重分析第42-44页
   ·静态实验结果分析第44-49页
     ·吸附剂投加量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第44-45页
     ·PH 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第45-46页
     ·吸附前后 PH 的变化第46-47页
     ·环境介质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第47-48页
     ·初始磷浓度与温度对吸附低浓度磷的影响第48-49页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四章 铝盐改性秸秆对磷的吸附机理研究第50-67页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50页
   ·实验方法第50-51页
   ·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研究的主要模式第51-54页
     ·吸附等温线的拟合第51-52页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变第52页
     ·吸附动力学模型的拟合第52-53页
     ·活化能的计算第53-54页
   ·吸附热力学与吸附动力学方程的结果与讨论第54-61页
     ·吸附等温线方程第54-55页
     ·吸附焓变、熵变和自由能第55-56页
     ·不同初始浓度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第56-58页
     ·不同温度的吸附动力学方程第58-59页
     ·颗粒内扩散方程第59-60页
     ·活化能的计算第60-61页
   ·扫描电镜分析第61-62页
   ·红外光谱分析第62-63页
   ·X 射线衍射分析第63页
   ·pH 因素的吸附特征研究第63-64页
   ·吸附机理研究第64-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铝盐改性秸秆对磷的解吸再生研究第67-71页
   ·实验试剂与实验仪器第67页
   ·实验方法第67页
   ·解吸原理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0页
     ·温度与解吸剂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第68页
     ·解吸剂浓度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第68-69页
     ·溶液体积对解吸效果的影响第69页
     ·吸附再生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结论与展望第71-74页
 结论第71-73页
 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附件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性淀粉/纤维素的制备及其成膜性能研究
下一篇:间歇式曝气生物滤池对焚烧垃圾渗滤液深度脱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