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机制构建研究--以诸暨市枫桥镇枫源村为例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一、绪论 | 第9-17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国外研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 | 第11-15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5-17页 |
二、帮扶机制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3页 |
·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帮扶的概念 | 第17页 |
·帮扶机制 | 第17页 |
·新农村帮扶机制的概念 | 第17-18页 |
·新农村帮扶机制的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社会再生产理论 | 第18页 |
·二元经济理论 | 第18-19页 |
·系统理论 | 第19-20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20-23页 |
三、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机制的现状分析 | 第23-31页 |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 | 第23-24页 |
·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 | 第23页 |
·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 第23-24页 |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 第24页 |
·我国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4-27页 |
·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教育水平亟待加强 | 第24-25页 |
·农民整体收入偏低,农村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 第25-27页 |
·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稀缺 | 第27页 |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 第27-29页 |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 第27-29页 |
·我国新农村帮扶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思想认识不到位 | 第29页 |
·政策体系不完善 | 第29页 |
·组织机制不到位 | 第29页 |
·资金投入不够 | 第29-30页 |
·工作形式浮于表面 | 第30-31页 |
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机制的对策建议 | 第31-41页 |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机制的发展重点 | 第31-35页 |
·政策层面 | 第31-32页 |
·教育与培训层面 | 第32页 |
·经济、金融层面 | 第32-34页 |
·思想教育 | 第34-35页 |
·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帮扶机制的举措 | 第35-41页 |
·发挥政府层面帮扶工作的领导性作用 | 第35-37页 |
·加强基层党员和党组织的帮扶工作 | 第37-38页 |
·健全帮扶网络,夯实帮扶基础 | 第38-39页 |
·实现城乡就业的充分结合 | 第39页 |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城乡网络建设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