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舞蹈论文--中国舞蹈、舞剧论文--各种舞蹈论文--民间舞蹈、民族舞蹈论文--民族舞蹈论文

白族民俗语境下的“打歌”研究--以洱源西山《创世纪》叙事为例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一、绪论第8-16页
 (一) 研究缘起与意义第8-9页
  1. 研究缘起第8页
  2. 研究意义第8-9页
 (二) 学术史回顾第9-13页
  1. 关于白族打歌的研究第9-10页
  2. 关于文化生态系统和民俗语境的研究第10-13页
 (三) 论文结构、研究的基本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3-14页
  1. 论文结构、研究的基本内容第13页
  2. 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 考察点简介第14-16页
二、何为“打歌”第16-30页
 (一) “打歌”的溯源第16-21页
 (二) 洱源西山打歌的生态和社会文化背景第21-23页
 (三) 洱源西山打歌概述第23-26页
  1. 诗、歌、舞融合第23-24页
  2. 民间叙事语境状况第24-26页
 (四) 创世史诗《创世纪》在西山的地位第26-30页
三、白族打歌的内容及其“场景化”的语境叙事构成形式第30-40页
 (一) 白族打歌的内容分类第30-35页
  1. 反映白族先民对世界万物起源认识的史诗——《创世纪》第30-32页
  2. 反映白族原始生产方式的叙事史诗——《放羊歌》第32-33页
  3. 反映原始信仰和白族习俗的祭祀歌——《建房歌》第33-34页
  4. 展现白族人民社会生活的叙事歌——《采花歌》第34-35页
 (二) 白族打歌“场景化”的语境叙事构成形式第35-40页
  1. 吟诵场域第35-36页
  2. 演唱语言第36页
  3. 表演者第36-37页
  4. 格律和音调第37-38页
  5. 舞蹈动作第38-39页
  6. 受众反映第39-40页
四、白族打歌的历史回顾及其社会功能分析第40-47页
 (一) 最早产生的时候——娱神及娱人第40-43页
 (二) 20世纪50年代以后——敬神淡化,娱人强化第43-45页
 (三) 80年代后到当代语境下——敬神娱人都弱化第45-47页
  1. 西山乡团结村委会的打歌现状调查第45-46页
  2. 西山乡立坪村委会打歌现状调查第46-47页
五、当代语境下白族打歌的状态及未来走向分析第47-59页
 (一) 西山“打歌”现场调查情况第48-51页
  1. 访谈对象一——字万河第48-50页
  2. 访谈对象二——李四第50-51页
 (二) 当下白族打歌的发展演变之表现第51-53页
  1. 文化土壤的改变第51-52页
  2. 传承人——老歌王的逝世第52-53页
  3. “打歌”在仪式上的规范作用减弱第53页
 (三) 发展演变原因分析第53-57页
  1. 原有文化生态系统发生变化第53-56页
  2. 信息文化的发展与传播第56页
  3. 多种娱乐方式的进驻第56-57页
 (四) 未来走向分析第57-59页
六、结语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致谢第63-64页
附图第64-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汉语“恐惧”类心理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
下一篇:近年来中国影视动画产业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