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第一章 良好开端:与区域发展需求的良性互动(1856——1906年) | 第18-28页 |
第一节 芝加哥浸礼教派的贡献 | 第18-20页 |
一、“老芝大”的创办者 | 第18-19页 |
二、大学重建的智囊团 | 第19-20页 |
第二节 芝加哥区域发展的支持 | 第20-23页 |
一、新兴城市的条件供给 | 第20-21页 |
二、对高水平大学的需求 | 第21页 |
三、民众的大力支持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哈珀的教育服务体系 | 第23-28页 |
一、“增长知识,丰富生活”的校训 | 第23-24页 |
二、大学推广部的成人教育 | 第24-25页 |
三、分流培养的初级学院 | 第25-26页 |
四、照顾区域特点的“四学季制” | 第26-28页 |
第二章 蓬勃发展:与区域改良进程的良性互动(1907——1950年)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对科研与区域关系的思考 | 第28-30页 |
一、科研职能的定位 | 第28-29页 |
二、科研工作的实用目的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城市实验室”中的社会学研究 | 第30-34页 |
一、缓解区域困境的目的和理念 | 第30-32页 |
二、基于现实问题的对象和内容 | 第32-33页 |
三、依托实证调研的手段和方法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改善区域状况的社会福利工作 | 第34-37页 |
一、社会服务管理学院的使命 | 第34-36页 |
二、社会服务组织的运行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全面推进:与区域公共事业的良性互动(1951年——至今) | 第37-48页 |
第一节 对区域服务职能的新定位 | 第37-39页 |
一、区域责任感的增强 | 第37-38页 |
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一体化 | 第38-39页 |
第二节 对区域医疗事业的支持 | 第39-44页 |
一、区域医疗与医学建设的双向需求 | 第40-42页 |
二、立足区域的医学专业教育 | 第42-43页 |
三、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援助 | 第43-44页 |
第三节 提升区域教育的合作项目 | 第44-48页 |
一、聚焦教育研究的“芝大效应” | 第45页 |
二、培养教学人才的“城市教师教育项目” | 第45-46页 |
三、辅助中小学教师的“邻里学校项目” | 第46页 |
四、满足预科需求的“大学学者计划”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