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1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河北南网 AVC 系统整体控制策略研究 | 第13-23页 |
| ·电网三级自动电压控制模式研究 | 第14页 |
| ·三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 ·二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15-20页 |
| ·传统二级电压控制的基本思想 | 第16-17页 |
| ·协调二级电压控制(CSVC)的控制原理 | 第17页 |
| ·协调二级电压控制(CSVC)的特点 | 第17-18页 |
| ·协调二级电压控制的数学模型 | 第18-20页 |
| ·一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 第20-23页 |
| ·一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变电站控制 | 第20-22页 |
| ·一级自动电压控制系统的发电厂控制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电厂侧 AVC 控制原理 | 第23-31页 |
| ·电厂侧无功功率、电压控制原理研究 | 第23-24页 |
| ·电厂侧 AVC 子站系统控制方案设计 | 第24-29页 |
| ·发电厂无功电压控制数学模型 | 第24-25页 |
| ·发电机 AVR 系统数学模型 | 第25-26页 |
| ·机组无功分配策略 | 第26-27页 |
| ·电厂侧 AVC 子站安全校验策略 | 第27-29页 |
| ·电厂侧 AVC 系统的闭环与开环运行 | 第29页 |
| ·非常规工况的调节策略 | 第29-31页 |
| ·系统准稳态调整 | 第30页 |
| ·达到设备参数限值时的调整策略 | 第30页 |
| ·电网极端工况时的调节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电厂侧 AVC 子站系统构成 | 第31-39页 |
| ·系统概述 | 第31-33页 |
| ·电厂侧自动电压控制原理 | 第33-35页 |
| ·高压侧母线无功目标值 | 第33-34页 |
| ·系统电抗确定 | 第34页 |
| ·无功在机组间的分配 | 第34页 |
| ·机组升压变消耗无功的计算 | 第34-35页 |
| ·现场试验及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 ·厂内调节电压试验 | 第35页 |
| ·录波试验 | 第35-36页 |
| ·实际调整试验 | 第36-37页 |
| ·试验结论 | 第37页 |
| ·AVC 电厂子站与电压控制主站的通信方案设计 | 第37-39页 |
| ·基本设计原则 | 第37页 |
| ·通信设计方案一 | 第37-38页 |
| ·通信设计方案二 | 第38-39页 |
| 第五章 满足电网经济运行目标的发电厂无功功率最优控制技术 | 第39-52页 |
| ·河北南网电厂 AVC 子站系统参数配置问题研究 | 第39-40页 |
| ·利用 PSASP 程序用户自定义建模功能建立 AVC 系统一、二级控制模型 | 第40-48页 |
| ·一级电压控制数学模型 | 第42-46页 |
| ·二级电压控制模型 | 第46-47页 |
| ·仿真结果 | 第47-48页 |
| ·AVC 子站参数设置问题 | 第48-50页 |
| ·AVC 参数命名不清,缺乏配合 | 第48页 |
| ·机组进相运行能力没有充分发挥 | 第48-49页 |
| ·PQ 闭锁曲线与进行运行限额不配合 | 第49页 |
| ·满负荷情况下不允许进相 | 第49页 |
| ·母线电压高/低闭锁值设置问题 | 第49页 |
| ·调控速率问题 | 第49-50页 |
| ·机组调控死区和调控脉冲的问题 | 第50页 |
| ·AVC 系统与相关设备配合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0-51页 |
| ·与励磁及过激磁保护配合问题 | 第50页 |
| ·与低励限制配合问题 | 第50-51页 |
| ·RTU 死区设置问题 | 第51页 |
| ·AVC 子站参数的整定原则 | 第51-52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