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4页 |
·引言 | 第11页 |
·半导体光催化反应原理 | 第11-13页 |
·影响光催化性能的因素 | 第13-15页 |
·催化剂本身的影响 | 第13-14页 |
·外在因素的影响 | 第14-15页 |
·半导体光催化剂的改性技术 | 第15-19页 |
·非金属掺杂 | 第15-16页 |
·金属掺杂 | 第16-17页 |
·半导体复合 | 第17-18页 |
·贵金属沉积 | 第18页 |
·染料敏化 | 第18-19页 |
·新型可见光催化剂 | 第19-21页 |
·尖晶石型可见光光催化剂 | 第20页 |
·白钨矿型可见光光催化剂 | 第20-21页 |
·钙钛矿型可见光光催化剂 | 第21页 |
·其它多元复合金属氧化物 | 第21页 |
·钒酸银的研究概述 | 第21-23页 |
·固相反应法 | 第21-22页 |
·水热法 | 第22页 |
·沉淀法 | 第22-23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其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微波法制备钒酸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24-38页 |
·引言 | 第24页 |
·实验部分 | 第24-2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24-25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25-26页 |
·样品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26页 |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2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6-37页 |
·XRD 分析 | 第26-27页 |
·SEM 分析 | 第27-28页 |
·粒度分析 | 第28-30页 |
·BET 分析 | 第30-31页 |
·UV-Vis 分析 | 第31-33页 |
·光催化活性 | 第33-37页 |
·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钒酸银及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54页 |
·引言 | 第38页 |
·实验部分 | 第38-41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38-39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39-40页 |
·样品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40页 |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40-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3页 |
·XRD 分析 | 第41-42页 |
·ω0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反应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3-45页 |
·反应物浓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45-46页 |
·UV-Vis 分析 | 第46-48页 |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48-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液相直接沉淀法制备钒酸银及其可见光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 第54-70页 |
·引言 | 第54页 |
·实验部分 | 第54-56页 |
·试剂与仪器 | 第54页 |
·样品的制备 | 第54-56页 |
·样品光催化活性的测定 | 第56页 |
·样品的表征与测试 | 第5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6-69页 |
·XRD 分析 | 第56-58页 |
·反应的温度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58-59页 |
·反应的时间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59页 |
·表面活性剂对样品形貌的影响 | 第59-62页 |
·UV-Vis 分析 | 第62页 |
·光催化性能研究 | 第62-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