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绪论 | 第10-16页 |
| (一) 唐代凉州地区及其地域范围 | 第10-11页 |
| (二)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 (三) 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 (四) 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 一、唐代凉州地区的旅游景观资源 | 第16-40页 |
| (一) 唐代凉州地区的自然景观资源 | 第16-21页 |
| 1. 山体景观资源 | 第16-19页 |
| 2. 水文景观资源 | 第19-20页 |
| 3. 沙漠景观资源 | 第20-21页 |
| 4. 天象景观资源 | 第21页 |
| (二) 唐代凉州地区的人文景观资源 | 第21-36页 |
| 1. 宗教旅游资源 | 第21-24页 |
| 2、乐舞旅游资源 | 第24-29页 |
| 3. 胡风胡俗 | 第29-34页 |
| 4. 文物古迹 | 第34-36页 |
| (三) 唐代凉州地区的其它旅游景观资源 | 第36-40页 |
| 1. 葡萄美酒夜光杯 | 第36-37页 |
| 2. 畜牧特产 | 第37-40页 |
| 二、唐代凉州地区的旅游者及其旅游活动研究 | 第40-52页 |
| (一) 唐代凉州地区的旅游者的构成及其参与旅游活动状况 | 第40-48页 |
| 1. 官员与文人士大夫的旅游活动 | 第40-44页 |
| 2、僧道的旅游活动 | 第44-45页 |
| 3. 商人的旅游活动 | 第45-47页 |
| 4. 普通民众的旅游活动 | 第47-48页 |
| (二)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馆驿与出游装备 | 第48-52页 |
| 1.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馆驿 | 第48-50页 |
| 2.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出游装备 | 第50-52页 |
| 三、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评价 | 第52-68页 |
| (一)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兴盛的原因 | 第52-59页 |
| 1. 政治和军事因素 | 第52-54页 |
| 2、经济因素 | 第54-55页 |
| 3. 文化因素 | 第55-57页 |
| 4. 社会因素 | 第57-59页 |
| 5. 自然环境因素 | 第59页 |
| (二)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特点 | 第59-63页 |
| 1. 参与群体具有广泛性、多民族性、国际性 | 第59-61页 |
| 2.旅游活动在时间、地点上表现出鲜明的集中性 | 第61-62页 |
| 3.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交融性 | 第62-63页 |
| (三) 唐代凉州地区旅游活动的影响 | 第63-68页 |
| 1.促进唐代文学艺术形式多样化发展 | 第63-65页 |
| 2.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 第65-66页 |
| 3.对当代的影响与启示 | 第66-68页 |
| 四、结语 | 第68-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