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 文献法 | 第13页 |
2. 建模与数理分析方法 | 第13页 |
3. 案例分析法 | 第13页 |
(四) 主要创新点 | 第13-15页 |
一、相关理论综述 | 第15-21页 |
(一) 产权理论 | 第15页 |
(二) 资产证券化理论 | 第15-17页 |
(三) 会计确认与计量理论 | 第17-21页 |
1. 历史成本 | 第18-19页 |
2. 现时成本 | 第19页 |
3. 现行市价 | 第19页 |
4. 可变现净值 | 第19页 |
5. 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 第19-21页 |
二、矿产资源证券化的模式 | 第21-26页 |
(一) 矿业企业上市发行股票和债券 | 第21-22页 |
(二) 煤炭“两金”收益权证券化 | 第22-23页 |
(三) 矿业权抵押贷款证券化 | 第23-24页 |
(四) 矿业权资产证券化 | 第24-25页 |
(五) 小结 | 第25-26页 |
三、矿业权资产证券化方案设计 | 第26-37页 |
(一)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结构模型 | 第26-29页 |
(二)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运作流程 | 第29-35页 |
1. 资产池的组建 | 第29-30页 |
2. 设立特定目的机构(SPV) | 第30-32页 |
3. 资产转移(破产隔离) | 第32页 |
4. 信用增级 | 第32-34页 |
5. 信用评级 | 第34页 |
6. 证券发售与管理 | 第34-35页 |
(三) 资产支持证券的组成要素 | 第35-37页 |
1. 证券的期限 | 第35页 |
2. 证券的融资规模 | 第35-36页 |
3. 资金募集方式 | 第36页 |
4. 投资者的选择 | 第36页 |
5. 发行对象 | 第36-37页 |
四、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专项问题 | 第37-47页 |
(一) 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博弈分析 | 第37-40页 |
1. 模型假设 | 第37-39页 |
2. 模型分析 | 第39-40页 |
3. 模型结论 | 第40页 |
(二) 资产支持证券的定价问题 | 第40-43页 |
1. 证券定价的基本模型 | 第41页 |
2. 证券利率确定的基本模型 | 第41-42页 |
3. 证券利率确定的扩展模型 | 第42-43页 |
(三)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分析与控制 | 第43-46页 |
1. 风险分析 | 第43-45页 |
2. 风险控制 | 第45-46页 |
(四) 矿产资源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 | 第46-47页 |
五、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经验实证 | 第47-52页 |
(一) 卡塔尔石油总公司液化石油气项目资产证券化 | 第47-49页 |
1. 项目概要 | 第47页 |
2. 方案设计 | 第47-48页 |
3. 案例总结与启示 | 第48-49页 |
(二) 海南三亚地产投资券 | 第49-52页 |
1. 项目简介 | 第49-50页 |
2. 方案设计 | 第50-51页 |
3. 案例总结与启示 | 第51-52页 |
结论 | 第52-57页 |
(一) 修订并完善相关法律、准则 | 第52-53页 |
(二) 健全和完善信用担保与评级机构 | 第53页 |
(三) 建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建立健全监管法规 | 第53-54页 |
(四)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交易市场 | 第54-55页 |
(五) 建立矿业资本市场和风险勘查资本机制 | 第55-56页 |
(六) 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