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组装功能膜的制备及应用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37页 |
·自组装简介 | 第16-24页 |
·自组装的类型 | 第17-19页 |
·分子自组装的基本特点 | 第19-21页 |
·非分子尺度自组装 | 第21页 |
·非分子尺度自组装的意义 | 第21-23页 |
·自组装当前及未来的应用 | 第23-24页 |
·自组装膜 | 第24-29页 |
·从 LB 膜到自组装膜 | 第25-26页 |
·自组装单层膜 | 第26-28页 |
·层层自组装 | 第28-29页 |
·自组装膜在润湿性转变表面中的应用 | 第29-36页 |
·超疏水表面 | 第30-31页 |
·润湿性的可逆转换 | 第31-33页 |
·自组装单分子膜在润湿性转变中的应用 | 第33-36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 | 第36-37页 |
第二章 新型 pH 响应表面的制备 | 第37-59页 |
·引言 | 第37-40页 |
·pH 响应润湿性转变 | 第37-38页 |
·本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38-40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材料 | 第40页 |
·实验仪器 | 第40-41页 |
·实验过程 | 第41-43页 |
·原材料的清洗与准备 | 第41页 |
·粗糙结构的制备 | 第41-42页 |
·表面化学修饰过程 | 第42页 |
·实验结果的表征方法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43-57页 |
·粗糙金表面的扫描电镜表征结果 | 第43-44页 |
·超疏碱/超亲酸表面的修饰结果 | 第44-45页 |
·表面基团变化模型图 | 第45-46页 |
·XPS 表征 | 第46-47页 |
·超疏碱/超亲酸表面的接触角表征 | 第47-48页 |
·超疏碱/超亲酸表面响应过程的表征 | 第48-49页 |
·超疏碱/超亲酸表面响应循环性表征 | 第49-50页 |
·不同比例硫醇修饰的结果表征 | 第50-51页 |
·表面能的理论研究结果 | 第51-53页 |
·超亲碱/超疏水/超亲酸表面的修饰结果 | 第53-54页 |
·超亲碱/超疏水/超亲酸表面的接触角表征结果 | 第54-55页 |
·表面基团变化的示意图 | 第55-56页 |
·亲碱/疏水/亲酸表面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三章 介观尺度自组装的研究 | 第59-78页 |
·引言 | 第59-64页 |
·超分子化学简介 | 第59-60页 |
·超分子相互作用的本质 | 第60-62页 |
·环糊精和偶氮苯 | 第62-63页 |
·本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63-64页 |
·实验材料及仪器 | 第64-65页 |
·实验材料 | 第64-65页 |
·实验仪器 | 第65页 |
·实验过程 | 第65-69页 |
·实验材料的清洗与准备 | 第65-66页 |
·石英片基底表面的修饰 | 第66页 |
·玻璃纤维的表面修饰过程 | 第66-68页 |
·利用磁场对玻璃纤维的操控 | 第68-69页 |
·实验中的表征方法 | 第69页 |
·实验结果及讨论 | 第69-77页 |
·PAA/MNPs 多层膜组装过程的表征 | 第69-70页 |
·磁性纳米粒子组装层数的讨论 | 第70-71页 |
·PAA/MNPs 多层膜组装前后的对照及讨论 | 第71-72页 |
·PDDA/PAA-Azo 多层膜组装过程的表征 | 第72-73页 |
·偶氮苯和环糊精组装层数的讨论 | 第73-74页 |
·超分子相互作用的发生 | 第74-75页 |
·利用磁场对玻璃纤维的操控及固定 | 第75-76页 |
·利用磁场使玻璃纤维组装成图案 | 第76-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致谢 | 第84-8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集及科研成果目录 | 第86-87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87-88页 |
工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