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戏剧文学论文--古代戏曲论文

关于民间传说中的包公形象问题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绪论第11-15页
 一、选题缘由第11页
 二、研究对象第11-12页
 三、学术史回顾第12-13页
 四、研究方法第13-14页
 五、创新之处第14-15页
第一章、早期包公形象的形成第15-24页
 第一节、历史上的包公第15-20页
  一、包拯的可贵品质第16-18页
  二、宋代的社会状况第18-19页
  三、包拯与宋仁宗的君臣关系第19-20页
 第二节、民间的包公第20-21页
 第三节、宋金时期有关包公的文人笔记、话本第21-24页
第二章、元代民间的包公崇拜——包公的神化第24-32页
 第一节、元代崇拜包公的原因第24-25页
  一、什么是崇拜第24页
  二、元代的社会状况第24-25页
 第二节、元代民间的包公崇拜——包公的神化第25-32页
  一、中国的民间信仰第25-26页
  二、元代对包公的民间崇拜第26-32页
第三章、明清民间的包公崇拜——包公由神到人第32-45页
 第一节、包公神化的巅峰——明代民间的包公崇拜第32-40页
  一、出身的神化第32-33页
  二、解破字谜的特殊本领第33-35页
  三、对异常预兆的敏感第35-36页
  四、“通鬼神”的特殊本领第36-38页
  五、断精怪的特殊本领第38-40页
 第二节、包公崇拜由神到人的转变——清代民间的包公崇拜第40-45页
  一、能力范围的缩小第40-41页
  二、具有常人的七情六欲第41-42页
  三、不信妖邪第42-43页
  四、文人的仕进心态第43-45页
第四章、目前民间的包公崇拜及其意义第45-50页
 第一节、目前的包公戏及影视作品第45-47页
 第二节、包公祠、包公庙及包公崇拜的意义第47-50页
  一、包公祠和包公庙第47-48页
  二、民间包公崇拜的意义第48-50页
结语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论契诃夫小说对凌叔华小说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池莉小说语言特点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