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不同码型的再调制WDM-PON系统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9页
   ·引言第9页
   ·PON技术的发展趋势及现状第9-16页
     ·EPON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第10-12页
     ·GPON技术概述及发展现状第12-13页
     ·WDM-PON技术概述第13-15页
     ·三种PON技术比较第15-16页
   ·传输码型概述第16-18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8-19页
第二章 WDM-PON在接入网中的关键技术第19-30页
   ·WDM-PON组网原理第19-21页
   ·WDM-PON关键技术第21-28页
     ·连续谱新型光源第21-22页
     ·智能ODN解决方案第22-25页
     ·无色ONU技术第25-28页
   ·WDM-PON技术的优势第28-29页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先进传输码型的产生及性能分析第30-46页
   ·光DQPSK的调制解调原理及仿真第30-36页
     ·光DQPSK的调制解调原理第30-33页
     ·不同占空比下DQPSK的产生第33-34页
     ·DQPSK传输码型与其他码型的比较第34-36页
   ·反向归零码的调制解产调原理及仿真第36-40页
     ·反向归零码的产生第37-39页
     ·不同产生方式的IRZ性能分析第39-40页
   ·基于DQPSK与IRZ的联合调制结构仿真分析第40-45页
     ·IRZ-DQPSK结构的调制解调第41-42页
     ·基于联合调制结构的传输性能分析第42-45页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四章 基于DQPSK下行的WDM—PON再调制系统设计第46-56页
   ·系统结构的提出第46-47页
   ·仿真平台的建立第47-48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48-54页
     ·下行链路仿真第48-49页
     ·上行链路仿真第49页
     ·信道串扰分析第49-51页
     ·色散效应分析第51-53页
     ·系统工作距离第53页
     ·直接调制与再调制比较第53-54页
   ·系统结构与其他再调制结构的比较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五章 基于IRZ下行的组播WDM-PON再调制系统设计第56-65页
   ·系统结构的提出第56-57页
   ·仿真平台的建立第57-58页
   ·仿真结果分析第58-63页
     ·系统时频分析第58-59页
     ·下行链路仿真第59-61页
     ·单播组播输出仿真第61页
     ·自相位调制对系统的影响第61-62页
     ·上行链路仿真第62-63页
   ·本章小节第63-6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参考文献第67-74页
致谢第74-75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同无线中继网络编码的链路性能研究
下一篇:60GHz通信网络基于虚中继的干扰抑制与空间重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