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特高压线路与变电站绝缘水平分析 | 第17-21页 |
| ·线路绝缘水平 | 第17页 |
| ·变电站主要设备绝缘水平 | 第17-19页 |
| ·防雷设备电气参数 | 第19-20页 |
| ·绝缘配合分析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 第三章 1000kV 特高压雷击研究方法与模型建立 | 第21-40页 |
| ·进线段雷电波侵入方式 | 第21页 |
| ·ATP-EMTP 软件在防雷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5页 |
| ·ATP-EMTP 简介 | 第21-22页 |
| ·ATP-EMTP 在防雷研究中的数据模块分析 | 第22-25页 |
| ·1000kV 输电线路侧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5-34页 |
| ·雷电流模型 | 第25-27页 |
| ·杆塔模型 | 第27-30页 |
| ·输电线路模型 | 第30-32页 |
| ·绝缘子串闪络模型 | 第32-34页 |
| ·1000kV 变电站内各设备的数值化处理与建模 | 第34-39页 |
| ·特高压变电站电气主接线 | 第34页 |
| ·避雷器数学模型 | 第34-37页 |
| ·变压器数学模型 | 第37-38页 |
| ·变电站内各电气设备的入口电容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 第四章 雷电反击侵入波对 1000kV 变电站的影响研究 | 第40-52页 |
| ·1000kV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反击侵入波对变电站的影响研究 | 第40-46页 |
| ·不同雷击点的影响 | 第40-42页 |
| ·变压器侧避雷器对侵入波影响 | 第42页 |
| ·冲击接地电阻的影响 | 第42-44页 |
| ·母线侧避雷器对侵入波的影响 | 第44-46页 |
| ·10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反击侵入波对变电站的影响 | 第46-50页 |
| ·紧凑型输电线路的结构特点 | 第46-48页 |
| ·紧凑型输电线路雷电反击仿真分析 | 第48-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五章 雷电绕击侵入波对 1000kV 变电站的影响研究 | 第52-59页 |
| ·1000kV 输电线路绕击计算方法 | 第52-55页 |
| ·先导传播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 ·电气几何模型的计算方法 | 第53-55页 |
| ·1000kV 同塔双回输电线路雷电绕击侵入波对变电站的影响 | 第55-57页 |
| ·1000kV 紧凑型输电线路雷电绕击侵入波对变电站的影响 | 第57-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六章 防雷措施的研究 | 第59-67页 |
| ·进线段防雷措施 | 第59-63页 |
| ·降低进线段杆塔接地电阻 | 第59-61页 |
| ·架设旁路屏蔽线 | 第61页 |
| ·进线段架设耦合地线 | 第61-62页 |
| ·加装线路避雷器 | 第62页 |
| ·减小避雷线保护角 | 第62-63页 |
| ·优化杆塔结构 | 第63页 |
| ·特高压变电站内防雷措施 | 第63-66页 |
| ·母线侧避雷器安装位置 | 第63-65页 |
| ·变压器侧避雷器安装位置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 课题总结 | 第67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67-68页 |
| 研究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6页 |
| 附录 B(同塔双回输电线路 EMTP 仿真模型) | 第76-77页 |
| 附录 C(紧凑型输电线路 EMTP 仿真模型)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