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3页 |
第二章 见索即付保函概述 | 第13-28页 |
·担保的从属性传统 | 第13-14页 |
·独立保函的界定 | 第14-17页 |
·独立保函的发展 | 第17-24页 |
·在美国的发展 | 第17-19页 |
·在法国的发展 | 第19-20页 |
·在国际市场的发展 | 第20-22页 |
·在我国的发展 | 第22-24页 |
·见索即付保函的分类 | 第24-28页 |
·以保函的开立环节多少为分类标准:直开保函和转开保函 | 第24-25页 |
·以保函的功能为分类标准:融资性保函和非融资性保函 | 第25-26页 |
·以保函是否具有涉外因素为分类标准:国内见索即付保函和涉外见索即付保函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我国见索即付保函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分析 | 第28-35页 |
·我国关于见索即付保函的现有法律规定 | 第28-29页 |
·我国司法实践对国内独立担保的态度 | 第29-32页 |
·最高人民法院的实践 | 第29-31页 |
·地方法院的实践 | 第31-32页 |
·我国立法和司法现状下国内独立担保的法律风险与防范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国外关于国内见索即付保函的法律制度 | 第35-41页 |
·大陆法系国家 | 第35-38页 |
·德国 | 第35页 |
·法国 | 第35-36页 |
·俄罗斯 | 第36-37页 |
·意大利 | 第37-38页 |
·英美法系国家 | 第38-41页 |
·美国 | 第39页 |
·英国 | 第39-41页 |
第五章 关于国内见索即付保函的分析与立法建议 | 第41-50页 |
·关于国内见索即付保函的分析 | 第41-44页 |
·法理学分析 | 第42-43页 |
·经济学分析 | 第43-44页 |
·对国内见索即付保函的立法建议 | 第44-50页 |
·区分不同主体进行不同保护 | 第46-47页 |
·区分保证的目的进行不同保护 | 第47-48页 |
·区分相对于基础合同金额的比例进行不同保护 | 第48页 |
·明确与从属性保证的区别进行区分保护 | 第48-49页 |
·参照类似功能的法律制度进行规制 | 第49-5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